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以往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多数是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完全竞争的假设出发,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源于区域的资本、劳动及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禀赋,区域之间要素报酬的差别将会通过要素流动趋向均衡,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会消除区域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导致经济增长的均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尤其是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之间并没有出现理论预期的条件收敛,区域经济增长的极化现象尤为明显。面对非均衡增长的中国经济,试图将空间因素排除在外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改变以往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视角,尝试着引入空间经济学中的关于人力资本流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建立一个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框架。
论文在回顾以往关于人力资本流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经济学有关原理对人力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简要的分析,揭示了人力资本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理,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产业集聚的人力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也为全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分析视角、研究范围和逻辑框架。
论文通过中国宏观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实证检验人力资本流动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以及产北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入力资本流动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