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问题研究——基于东莞证券的实践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1日,中国沪深交易所正式接收第一单融资融券交易,开启了中国信用交易的新纪元,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也为日新月异的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虽然融资融券业务仅开展6年,其发展速度却令人瞠目,证券公司资质范围稳妥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功能逐渐完善,为证券公司扩大了利润增长点,然而正是由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自带“做空机制”和“杠杆性”,为尚“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场“腥风血雨”。2015年6月、8月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一次史上罕见的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流动性丧失,众多专家认为导致这次股票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融资融券、配资的产生。因此在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成长期”,对融资融券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实践中融资融券存在的问题,对规模日益扩大的融资融券解决融资融券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让融资融券合理规范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深入研究了我国现行融资融券管理体系,并且以中型券商——东莞证券为例,从实际层面分析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来看目前我国证券行业融资融券主要面临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业务发展失衡导致的风险、互联网+带来的风险。本文针对以上风险,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提出了解决风险的具体解决措施,如:证券公司应当完善并明确融资融券业务详细规章制度及操作细则;加大业务资金投入规模、加快开展转融通业务的步伐;针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加大审核客户资信状况,完善征信体系;设立预警机制,及早防范、降低风险。通过运用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理论,对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进行研究,促进证券公司深化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的认识。证券公司对风险的控制程度,决定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效益及公司的长远发展,证券公司只有对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融资融券业务稳健向前发展。因此,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对我国证券公司认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稳健地开展该业务,更大程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学者们一直将人力资本看做企业创造价值、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源泉。知识经济时代和转型经济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日渐激烈,企业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能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综合性行业,有着带动其他部门经济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状况不但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突出贡献,同样区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是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论题。空间经济学基于规
2008年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先后达成六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两岸直接、双向“三通”的基本实现,极大地便利了两
国债发行对经济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适度的国债规模将会对经济运行起到最大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还处在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浪潮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国债规模迅速膨胀而增加财政收入却受限制,因此对我国适度国债规模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所谓适度国债规模,即实现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债发行所起到的正净效应最大时的国债规模。本文考察了1981—2008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国际通行的合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