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临床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体检患者12例,症状组88例(腹痛患者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腹泻患者10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发生胶囊嵌顿最终由小肠镜取出;余99例均顺利完成全小肠检查,耐受性良好,无并发症发生。胃运行时间为3~226min,小肠运行时间为47~403min,排出时间12-72h,平均18h。疾病检出率:症状组为75%,体检组为42%;病变类型为:小肠炎症性病变、小肠血管性病变(包括血管畸形及血管扩张)、小肠溃疡性病变、小肠肿物、小肠息肉及同时存在多种病变。结论:1.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作为首选,其诊断率及敏感性均较高。2.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病变以血管性病变为主,溃疡性病变次之;不明原因腹痛及不明原因腹泻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均以炎症性病变为主,溃疡性病变次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突出的表现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缩短城乡差距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但我国资
人体目标跟踪及其行为识别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热点,在智能监控、虚拟现实、智能家居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然而,人体自身存在非刚体性、非对称性和多态性的特点,以及复杂环境下人体目标易受遮挡、光照改变、尺度变化等干扰,致使此项研究在人体目标跟踪、人体特征提取和行为识别等环节上出现诸多鲁棒性难点。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鲁棒跟踪下RGB-D多模态人体行为识别研究。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数据信息的来源也越来越多。以前人们认为如情感、思想、行为等这些不可量化的信息,现如今都可以被转化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