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膦酸盐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urev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可侵犯骨、关节及全身各系统,在发病以及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关节侵蚀破坏,导致骨量丢失、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并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RA继发OP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在其过程中伴随的骨代谢水平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争议,治疗亦无明确的规范化标准。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已作为一种新型抗RA药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分析女性RA患者骨代谢相关参数、BMD、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初步探寻RA发病及病情发展过程中骨代谢水平的变化、继发OP的发病机制以及Bps的治疗作用,为RA继发OP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RA组44例,其中按是否联合应用BPs分为BPs组和非BPs组。所有女性RA患者均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与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联合提出的RA分类标准,患者均应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并合用两种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均未曾持续应用过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生物制剂,观察过程中上述药物的剂量不变,且不加用新的药物,疗程约9个月。对照组36例均来自女性健康体检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RA患者外周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的水平,包括骨形成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 pho- sphatase,BALP),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artrate resi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5b)、白介素-23 (interleukin-23,IL-23)。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 metry,DEXA)来检测患者的BMD。所有RA患者均记录发病年龄、病程(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晨僵时间(分钟)、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患者疼痛自主评分、ESR、CRP、RF、抗CCP、血常规、生化、免疫五项等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利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或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利用χ2检验。利用直线相关分析的方法比较指标的相关性,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础资料的描述:对照组3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7.03±10.61)岁;RA组44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3.58±7.25)岁,平均病程为(62.45±10.48)月,其中BPs组22例,平均年龄为(57.93±8.67)岁,平均病程为(68.32±11.65)月;非BPs组22例,平均年龄为(50.78±8.13)岁,平均病程为(59.31±12.48)月。对照组年龄、性别与R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s组和非BPs组在年龄、病程、ESR、CRP、RF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骨密度检测情况:在44例治疗前RA患者中OP、骨量减少、骨量正常的发生率为63.64%、22.73%、13.64%;不同部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不同,在大转子处最高(χ2=14.29,P =0.02);治疗之前BPs组和非BPs组各部位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骨代谢指标的检测情况: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FGF-23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1,P=0.088),TRACP-5b、BALP、IL-23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s组与非BPs组各骨代谢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BMD变化:治疗后BPs组腰椎、大转子、股骨颈BMD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其中腰椎及大转子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BPs组大转子BMD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2.464,P=0.033),腰椎及转子间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经过约9个月治疗后RA患者血清中BAL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11);TRACP-5b、IL-23、FGF-23水平均降低,除TRACP-5b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s组治疗后血清中TRACP-5b、IL-23水平、FGF-23与治疗前相比水平下降,而BALP水平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BPs组与治疗前相比各项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比较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各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幅度,将两组上述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Ps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都大于非BPs组,其中TRAP-5b、BALP、IL-23变化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FGF-23变化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RA患者治疗后RF、ESR、CRP、PLT、IgG、IgM、IgA、C3、C4、晨僵时间、DAS28等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BPs组DAS28、ESR、CRP、PLT、RF变化幅度较非BPs组大,其中DAS28、晨僵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7 BMD、骨代谢指标、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血清TRACP-5b水平分别与IL-23、RF之间呈高度正相关(P<0.05);血清BALP水平分别与FGF-23呈负相关、与AKLP呈高度正相关(P<0.05);FGF-23与病程、DAS28及ESR均呈负相关(P<0.05);大转子BMD与血清中BALP水平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5);余指标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8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静脉炎、皮疹、发热、黏膜溃疡、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发现特殊异常。结论:1女性RA患者大多数存在骨量减少或OP,各部位骨量变化的情况不同,RA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骨丢失。2 RA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骨代谢水平的变化,女性RA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同时增强,属于高骨转换型,骨吸收增强的程度大于骨形成程度。3 RA患者BMD、骨代谢指标、临床指标之间均只有少数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提示RA并发OP可能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4 BPs可以改善骨密度,降低骨转化率,主要以降低骨吸收为主,可能能促进骨形成。5应用抗RA药物的同时联用BPs能更好的降低炎性指标,有一定的改善病情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语言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语言活动。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本文主要论述创设情景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创设情景的注意点。  关键词:情景创设 能力培养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使用工具是一种技能。语言技能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获得。在外语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语言实践活动,即使学生从“要
摘要:在全国倡导新课标的背景下,教育游戏以一种新颖的教育方法的出现为实行新课标,提高教学效率增添了新的途径。把教学中的知识点和游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活泼爱玩的性格特点,有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他们轻松玩耍,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这篇文章介绍了教育游戏在英语学习中不同方面的应用,对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浅析。  关键字:小学 英语教学 教育游戏 运用 
背景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上调,后者可通过抗氧化应激从而发挥对机体的起保护作用。本课题组的
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对物理科应着重考查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高中物理复习,如何设计科学的复习思路和优化实施方案,更好适应高考的要求,值得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复习教学  一、抓好双基教学,形成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是形成五种能力和适应高考的内在基础要求。  物理学科及高考试题的特点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重视理解能力的
摘要: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练习有关学习内容的准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  关键词:语文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练习有关学习内容的准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
在当今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语文的能力,感悟能力逐渐得到重视。感悟既是一种心理能力,也是一种认知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人生,体验生命,就需要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进行培养。于是我把《桥》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感悟人物的品质。  2、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找了几处教学的切入点,学生情感的发散点,那就是以“像泼。像倒”来体
在C语言教学中如何创新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引入模块化开源硬件在课堂上将C语言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书本知识点与硬件控制结合在一起.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