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唱练耳是一门外来的学科,它作为一门有关音乐的启蒙,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它是一门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奏、视唱、音高听辩、节奏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基础学科。视唱练耳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发展音乐性爱能为从事音乐艺术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从中获得实际的艺术价值,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的音乐能力,最终会表现在实际的运用中,音乐记忆在人们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意义重大。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了记忆才能不断的增长、扩大和加深知识、积累经验,牢固的掌握技能和理论。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往往依靠记忆广泛的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常作出优秀作品。在音乐表演时,表演者在记忆的基础上把乐曲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欣赏着记住音乐主题是理解认识乐曲的前提。感知一首乐曲,只有记住他,才能理解他,所以记忆是对音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鉴于上述记忆的意义与作用,对他加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音乐记忆不只是理论家的事,音乐学习者也应进行探索,因为他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成长。音乐记忆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非常有意义,研究这一范畴,一方面可以总结出音乐学习的记忆理论,为音乐家们提供正确和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我国音乐心理学逐步系统化贡献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学习、借鉴奥尔夫、达尔科罗兹、柯达伊等国外的一些相近的教学法的基础上,有人对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对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的研究,对音乐记忆力的培养的研究,视唱心理准备的研究等等,但大多只是进行简单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本研究想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记忆能力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并以此来指导今后的教学,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