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绿道体系规划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ing0699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道作为区域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与景观价值。绿道是依托河流、林地、山体、道路、城市景观长廊、自然风景区的一种线性、绿色游憩活动空间,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连接与交融,为城乡居民创造了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具备调节城乡生态与人居环境的作用。本文以阜阳市绿道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绿道的相关概念,综合国内外对于绿道规划与建设、绿道功能与价值、绿道运营与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各类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梳理绿道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它与环境行为心理的关系,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城市休闲游憩理论、景观连接度理论、保护性开发理论等研究思想,结合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研究,探索阜阳市绿道体系构建的技术路径、关注要点,以及其在功能、景观、空间、交通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阜阳市域的深入了解和阜阳市中心城区的重点调查,从城乡结构、发展节点、发展廊道等方面分析了市域和城市两个层面的绿道构建基础。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概括了其基本建设现状与特殊性,总结出影响绿道体系构建因素,并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相关上位规划、政策导向等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综述了绿道体系构建面临的市域绿道的系统组织和资源发展、城市绿道资源的生态性和公共性、管理维护机制等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优先、合理开发,以人为本、强调体验,取材地方、彰显特色,协调发展、统筹管理的规划设计原则,制定契合阜阳市生态环境发展和居民需求的目标定位,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规划研究。宏观层面,从绿道规划分级、布局架构、支撑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市域绿道规划结构布局;中观层面,结合慢行期望走廊的分析,研究了城市绿道网络的规划分级和布局结构;微观层面,进行了城市绿道断面及植物选择设计的研究。构建了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和保障措施,为阜阳市绿道体系规划项目的实施提供后续保障。
其他文献
时下主流观点认为,金融结构的优化之于经济增长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金融发展态势可以提增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合意的经济进展。然而市场机制并非完美,需要政府的调
1997年,Tuval Foguel在文献[1]首次提出了共轭可换子群的概念,称群G的子群H为G的共轭可换子群,若H Hg=HgH,对任意的9∈G成立,记为H<C-p G,记共轭可换子群为CP子群,记非共轭可
21世纪以来由国家和个人发起各种影像志,名目繁多。《中国节日志》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规划执行,内容包括《中国节日志》(文本)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中国节日文化数据库”项目三部分。《中国节日影像志》是我国首次系统地对传统节日拍摄记录的重大研究项目,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国家级影像文献工程之一。论文采用文化整体观的理论,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
一、基本情况浙江萧山某养殖场陈老板有养殖面积20亩,其中幼甲鱼池5亩、成鱼池10亩、稚甲鱼池5亩,水深60厘米。池周水泥抹面防逃,池底铺15-20厘米绵沙土。发病甲鱼为从大棚越冬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通过整合素-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SBS改性沥青占道路沥青总量的15%左右,今后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大、中修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因此,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研究对于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