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检查分析NPDR患者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与厚度变化,并结合患者的舌象特点,评价NPDR患者眼底改变与舌象变化的相关性,探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方法能否为中医望诊的延伸提供客观指标,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方法学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NPDR患者55例。患者均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评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符合NPDR纳入标准的病例纳入研究。当患者双眼均符合纳入标准时,选右眼入组;当患者双眼DR分期不一致时,选择分期较重眼入组。患者均行OCTA检查并收集数据,采用Angio Retina模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扫描3mm×3mm范围大小采集图像。通过系统自带软件,使视网膜自动生成4个层面的血流图: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采用扫描质量最高的图像进行分析,利用Angiovue软件自动计算SCP和DCP血流密度。同时通过系统自带软件,自动识别并计算视网膜全层黄斑中心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周长(PERIM)、非圆指数(AI)及围绕其300μm宽度内的中心凹血流密度(FD)。扫描Line模式,在黄斑中心凹处做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垂线,手动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扫描GCC模式,记录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总平均缺损、局部缺损体积(FLV)、和整体缺损体积(GLV)。同时在自然光线下用照相机采集患者舌象,参考“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舌诊彩色图谱·新世纪第2版》,对患者舌象分析并记录。将所有数据资料用数据库录入Excel表中整理,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用ROC曲线分析。所有检验均设置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55例患者均为2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40~77岁,平均(58.15±9.036)岁,病史2月~20年,平均(13.10±5.85)年。2.0CTA 结果:①视网膜血流:重度 NPDR 的 SCP(t=3.915,P<0.05)、DCP(t=3.479,P<0.05)均比轻、中度NPDR患者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SCP(AUC=0.776,P<0.05)较 DCP(AUC=0.753,P<0.05)对 DR 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②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重度NPDR的FD(t=3.569,P<0.01)比轻、中度NPDR患者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AZ(Z=-0.348,P>0.05)、PERIM(Z=-0.178,P>0.05)、AI(Z=-1.58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视网膜、脉络膜厚度:重度 NPDR 的 CMT(Z=-1.138,P>0.05)、SFCT(t=0.40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重度NPDR的GCC(Z=-2.006,P<0.05)比轻、中度NPDR患者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LV(Z=-1.689,P>0.05)、GLV(Z=-0.3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舌象结果:①舌色:各种舌色所占比例依次为淡红舌(43.64%)、红舌(30.91%)、淡白舌(14.55%)、青紫舌(9.09%)、红绛舌(1.82%)。②舌形:胖瘦舌比例依次为:胖大舌(52.73%)、胖瘦适中舌(43.64%)、瘦舌(3.64%);点刺舌比例依次为无点刺(70.91%)、有点刺(29.09%);瘀斑舌比例依次为无瘀斑(94.55%)、有瘀斑(5.45%);齿痕舌比例依次为有齿痕(52.73%)、无齿痕(47.27%);裂纹舌比例依次为有裂纹(67.27%)、无裂纹(32.73%)。③苔色:各种苔色所占比例依次为黄苔(63.64%)、白苔(36.36%)。④苔质:薄厚苔比例依次为:薄苔(78.18%)、厚苔(21.82%);润燥苔比例依次为:润苔(65.45%)、燥苔(32.73%)、滑苔(1.82%);腻腐苔比例依次为腻苔(50.91%)、无腻腐(49.09%)。4.舌象与眼底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将病例按舌象所体现的虚火盛与不盛归为两组:虚火未盛组(淡白舌+淡红舌)共32例,虚火盛组(红舌+红绛舌)共18例。结果显示:两组SCP(t=0.438,P>0.05)、DCP(t=0.456,P>0.05)、FD(t=-1.074,P>0.05)、SFCT(t=1.542,P>0.05)、FAZ(Z=-0.445,P>0.05)、PERIM(Z=-0.162,P>0.05)、AI(Z=-0.010,P>0.05)、CMT(Z=-0.222,P>0.05)、GCC(Z=-0.526,P>0.05)、FLV(Z=-0.354,P>0.05)、GLV(Z=-0.19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依据NPDR患者眼底表现轻重而分组研究其舌象分布特点:a.舌色方面,重度NPDR患者较轻、中度NPDR患者的淡白舌、红绛舌比例(9.7%,0.0%)比A组(20.8%,4.2%)减小,同时重度NPDR患者的淡红舌、青紫舌、红舌比例(45.2%,12.9%,32.3%)比轻、中度NPDR患者(41.7%,4.2%,29.2%)增加,提示随NPDR眼底表现加重,NPDR出现热象、瘀象的逐渐加重。b.舌形方面,重度NPDR患者的瘦舌、裂纹舌比例(6.5%,74.2%)较轻、中度NPDR患者(0%,58.3%)增加,提示随病情进展,NPDR的气阴两虚进一步加重,尤其以阴虚、精血不足加重为主。c.苔色方面,重度NPDR患者的黄苔比例(64.5%)较轻、中度NPDR患者(62.5%)进一步增加,同样提示随病情进展,NPDR出现热象加重。d.苔质方面,重度NPDR患者的燥苔、滑苔比例(38.7%,3.2%)较轻、中度NPDR患者(25.0%,0%)增加,尤其燥苔比例增加,提示随病情进展,NPDR患者水液生成及代谢异常加重,尤其以水液生成不足导致的津液亏虚为主。结论1.随NPDR病程进展,NPDR患者眼底表现加重,重度NPDR患者较轻、中度NPDR患者的SCP、DCP、FD下降,GCC增加,这些可以作为无创监测DR病情进展的指标;与DCP相比,SCP变化更明显。2.NPDR患者舌象特点为淡红或红舌、胖大有齿痕及裂纹,苔薄黄腻,反映病机为气阴两虚、湿热内蕴。3.随NPDR眼底表现加重,舌象发生变化,虽然与眼底表现的变化不同步,但仍体现出NPDR病机出现气阴两虚、血瘀、津亏、燥热逐渐加重的变化趋势。因此舌象可以为临床上早期干预治疗NPDR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