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市场来完善市场结构,丰富交易品种,让投资者能更好得进行风险管控。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完善了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机制,弥补了国内金融创新的不足,也标志着中国的正式进入了既可做多也可做空的双边市场。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由于人们出于对股票现货市场风险管理的需要而出现的,但股指期货自身具有较高的风险,使得很多人对推出股指期货产生很多质疑,并且将现货市场股票的下跌也归咎于股指期货。那么,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票现货市场产生了多大影响?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后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如何?是降低还是加剧了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现阶段,中国期现货市场分别有哪些不足与缺陷,推出股指期货后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这些都将是本文的关注点与研究方向。本文运用经济计量软件Eviews6.0,选取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和推出后各近4年的沪深300指数作为样本数据,对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比较系统的分析了现阶段期现货市场的不足,对证券市场的政府监管部门给出了政策建言。主要工作可以概括如下:1、介绍了股指期货相关概念与发展,比较系统的分析了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的发展历程,并对与之相关的沪深300指数做了介绍。2、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数据选取了2006年6月21日至2014年2月24日的沪深300指数数据,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利用GRACH模型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情况。经过分析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货市场指数价格的波动,对现货市场起到了稳定作用,但影响程度有限。3、通过对现阶段中国期现货市场制度、发展规模等不足与缺陷等的分析,对政府监管机构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言,主要包括完善完善股票现货市场机制,健全股指期货市场环境,协同发展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论文共分五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对目前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最后给出本文的整体结构。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股指期货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比较详细的分析了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的发展历程,并对与之相关的沪深300指数做了介绍。第三部分主要收集沪深300股票指数最新的数据,利用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沪深300股指收益率的波动情况。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不足,对监管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对以后需要本人需要研究与关注的点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