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工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围绕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工程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采用热裂解方法制备锐钛矿TiO2纳米棒,应用在poly(4,8-bis-alkyloxybenzo(l,2-b:4,5-b,)dithiophene-2,6-diyl-alt-(alky lthieno(3,4-b)thiophene-2-carboxylate)-2,6-diyl)(PBDTTT-C)和(6,6)-phenyl-C7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71BM)共混体系的倒置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电子传输层,实现高效的光伏性能。1)在合成过程中,通过抽取低沸点溶剂生长不同长径比的TiO2纳米棒。溶液加工TiO2纳米棒自组装形成电子传输层,具有形貌优异、能级位置合适、电子迁移率高等特性。2)基于短和长TiO2纳米棒的器件分别实现6.96%与7.26%的能量转换效率,优于使用常规无定形TiO2薄膜的器件(6.00%)。3)器件的电子传输机理研究表明,使用Ti02纳米棒薄膜可以减少电子传输层体内与界面缺陷,降低电子传输与收集过程中缺陷诱导的复合损失,提高短路电流与填充因子,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性能。2.制备不同的无定形TiOx电子传输层,应用在基于PBDTTT-C:PC7iBM体系的倒置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研究器件的光浸润效应。1)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常规的无定形TiOx-a薄膜,并分别在空气与氮气环境中使用254 nm强紫外光(UV)照射制备TiOx-a(UV-air)与TiOx-a(UV-N2)薄膜。常规的TiOx-a薄膜形貌较差,存在一定数量的有机官能团与表面羟基和较低浓度的氧空位;TiOx-a(UV-air)薄膜形貌良好,存在大量的表面羟基和低浓度的氧空位;TiOx-a(UV-N2)薄膜形貌优异,存在极少的表面羟基和高浓度的氧空位。2)基于TiOx-a(UV-N2)电子传输层的器件实现7.79%的能量转换效率,有效消除光浸润效应与提高器件稳定性;基于TiOx-a与TiOx-a(UV-air)电子传输层的器件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分别为5.98%和3.27%,且两类器件都存在光浸润效应。3)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表明,无定形TiOx电子传输层内及其界面的陷阱俘获效应与界面电荷积累效应引起了光浸润效应。通过调控TiOx薄膜内缺陷的种类与浓度,可以有效消除光浸润效应。3.采用两步溶液沉积法制备Cs掺杂CH3NH3PbI3(MAPbI3(Cs)-NRs)钙钛矿薄膜,应用于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层,实现高效的光伏性能。1)在两步溶液沉积法中,Cs掺杂效应可以有效调控钙钛矿晶粒生长,改善薄膜形貌,并在薄膜表面实现纳米棒结构,薄膜的化学式为(MA)0.95Cs0.05PbI3;而在一步溶液沉积法中,相同Cs掺杂浓度的CH3NH3PbI3钙钛矿薄膜并不会出现类似的纳米棒结构。2)基于MAPbI3(Cs)-NRs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6.21%,远高于纯MAPbI3器件(12.98%),并有效抑制光电流-电压曲线的滞后效应。3)器件的载流子输运动力学研究表明,基于MAPbI3(Cs)-NRS器件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界面,有效降低了载流子传输过程中陷阱俘获效应和离子迁移效应产生的陷阱诱导复合损失,从而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3个原发性点突变与LHON的关系,以了解我国LHON的发病特点,为LHON的快速诊断和产前咨询提供一个快速、经济适用的方法。方法 选取83例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针对其mtDNA基
项目驱动法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在公文写作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突出讲练结合,能贴近职场现实,在实训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与传统的灌输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试着从项目驱
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对于维护浙江粮食安全意义有限,却严重违背了浙江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损害到农民、土地经营者、地方政府的利益,也降低了浙江农村发展潜力,遭到普遍的
目的初步研究转导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及其他作用。方法从质粒中扩增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定向亚克隆至pcDNA3.1载体,测序鉴定。Wistar大鼠,饮水中伺于10%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要。广电是我国传播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为了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广电
目的 通过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并发率及其与所感染HCV基因型的关系,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是否为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之一。方法 采用荧光定最PCR技术和PCR-微板核酸杂交.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