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内陆克拉通含油气盆地。在分析整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已有地质背景资料基础上,通过露头观察,薄片鉴定,绘制单井相和连井剖面,详细的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和太原组的地层发育及沉积古环境。盆地东缘北部山西组主要为河流体系的发育,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浅湖环境沉积,其中主要的成煤环境为辫状河体系河漫沼泽、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淤积形成的沼泽环境。太原组以三角洲平原为主。三角洲平原主要是分流河道,河道两侧的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盆地等沉积组成,沼泽、泥炭沼泽沉积广泛地分布于分流河道间地带,它们往往占据三角洲平原面积的大部分,其中的分流河道、泥炭沼泽是主要的成煤环境。通过对基础资料及连井剖面的研究,分析煤层发育状况,其中山西组二段主要发育两套煤层,分布范围不广,连续性差,呈透镜状;而太原组发育三到四层煤层,其中以两套较厚煤层为主,分布较广,连续性较好。以单井相和连井剖面为基础,通过对煤层及顶底板岩性、厚度的分析,绘制了主要煤层的成煤环境图,分析其成煤环境。冲积扇上发育的辫状河河间洼地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和泥炭沼泽是有利的成煤环境。根据盆地东缘北部山西组和太原组沉积相的研究,分别总结了山西组和太原组的聚煤特征。东缘山西组从北向南由冲积扇演化为辫状河沉积,再向南转换为辫状河三角洲进入大宁吉县区块南北物源交汇地带,是三角洲前缘-浅湖的环境,北部冲积扇沉积体系中,有利于成煤的部位主要有扇间洼地,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上,主要的有利聚煤环境是分流间湾或废弃分流河道淤积填平而形成的沼泽环境。太原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其中的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上的沼泽是成煤的有利环境。并且分析了煤层聚集规律的控制因素,古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对煤层聚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