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铀(Depleted Uranium,DU)是铀经浓缩提取了235U以后所产生的副产品,因其235U含量低于天然铀故而得名。贫铀中主要有三种铀同位素:238U、235U和234U,主要成分是238U,含量大于99.7%。从富集铀工厂获得的贫铀呈粉末状,添加0.75%钛后制成DU合金。目前DU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民用和军事项目。利用它的高密度、高强度、穿透力强等特点,美国于70年代就开始利用贫铀制造贫铀弹、坦克车和直升机防弹装甲等军事装备[1]。贫铀弹是以贫铀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穿甲弹、破甲弹、子弹等的总称。用贫铀做成的穿甲弹在击中装甲时表现出自发锐性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能和破甲效果。贫铀弹穿甲后燃烧的特性更增加了其穿甲和破甲的后效,是目前对付现有合金装甲最好的武器。海湾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地区进行了8077轮次的轰炸,共发射783514枚30mm贫铀穿甲燃烧弹,使用的贫铀量235吨占整个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贫铀量的80%。在波黑冲突、科索沃战争以及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也主要是这种武器。战争中贫铀装备的大量使用,造成人员伤亡和自然环境的大面积污染,随之产生的危害效应也受到国际社会和相关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贫铀半衰期长,同时具有放射性和重金属毒性,战争中遗留下的贫铀可通过不断风化分解进入当地自然环境。战后人群接触贫铀的主要方式包括弹片遗留、饮食摄入和空气吸入三种。对战后伊拉克地区居民进行的广泛健康调查表明,贫铀污染后当地人群由于严重的免疫缺陷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增加,白血病、贫血和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等后果。对体内残留贫铀弹片的士兵进行的医学检验也发现了贫铀对该类人群的健康危害。但是,目前关于战后贫铀接触对人群的健康危害效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不同研究机构团体对贫铀的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反应的贫铀危害效应也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植入和摄入的方式使大鼠接触低剂量贫铀,模拟战后战场区域人群接触贫铀的方式和接触剂量,研究贫铀进入机体后在蓄积器官中的吸收分布特点。研究了长期低剂量接触贫铀对大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