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学习者自主一直是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在西方文化环境下,英语教学的中心已经由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中国教育部也在2000年颁布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把“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迫切呼吁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所有学生智力和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此举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首先在介绍学习者自主发展的背景,回顾前人对自主学习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阐释了自主学习的核心含义。并探讨了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的必要性。自主学习的概念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社会发展也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本文论述的主要是培养中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潜在优势,体现在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态度及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中,因为态度和能力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自主学习的学生往往具备下列特征:能正确了解教师教学目标,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能经常有意识的运用学习策略并监控其使用;能经常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评价以监控自己的学习。总之,成功的学生往往是能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其次,作者分析了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并对枣阳市鹿头中学的师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所采用的形式是问卷和访谈。通过对调查过程中搜集的数据分析和概括,得出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因素,同时也发现明显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概括地说有几个方面:1.学生对自主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和强大的动力。一方面,中学生对实际价值的学习任务有很强的动机,渴望投入到这样的学习中;另一方面,他们相信个人的努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些因素对培养自主学习至关重要,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2.农村高中生62%在认知风格上属于场依存,这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首先,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权威性限制了不少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策略的机会;其次,教师单调的教学风格满足不了学生个体不同的认知风格的需要;再次,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这使学生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最后一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