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1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特征、吸烟等生活习惯及环境暴露的关系。方法应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197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line-1甲基化水平,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ine-1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吸烟等生活习惯及环境暴露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line-1甲基化水平分别为68.20±11.63和78.90±2.09(P<0.001).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癌组织中line-1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特征、吸烟等生活习惯及环境暴露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鳞癌和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均低于腺癌患者,OR值分别为8.82(95%CI:2.00~38.96)和26.68(95%CI:3.04~234.04);周围型肺癌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OR=9.17((95%CI:2.15~39.10);轻度吸烟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可能低于非吸咽患者,OR=7.58(95%CI:0.64~89.58),无显著性差异;重度吸烟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低于非吸烟患者,OR=8.17(95%CI:1.40-47.54)。在固定了年龄、性别、癌症家族史后,将控制变量中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鳞癌和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低于腺癌患者,OR值分别为6.29(95%CI:1.72~22.98)和14.60(95%CI:2.07~103.23);周围型肺癌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OR=7.27((95%CI:1.97~26.85);轻度吸烟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可能低于非吸咽患者,OR=8.51(95%CI:0.76~95.80),无显著性差异;重度吸烟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低于非吸烟患者,OR=5.47(95%CI:1.19~25.07)。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癌组织line-1甲基化水平低于癌旁组织line-1甲基化水平。磷癌line-1甲基化水平比腺癌低,周围型肺癌line-1甲基化水平比中央型肺癌低,吸烟患者line-1甲基化水平低于非吸咽患者,且这种改变在重度吸烟者中更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同时对肝癌相关性氨基酸对映体进行拆分测定,并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正常志愿者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以
<正> 在2000年度中国新闻奖评比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特别节目《让历史告诉未来》荣获了一等奖。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信息内涵和深沉的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ZrO2载体并进一步制备了用于甲烷自热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Ni/ZrO2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和TEM等方法研究了ZrO2载体的结构对Ni/ZrO2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性
目的研究对于肝癌接受介入治疗后主诉机体疼痛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76例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
<正>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批阅过不少繁冗沉闷的文件,故对言简意赅的公文大加激赏,曾夸赞道:"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冰糖葫芦!"邓小平的报告不仅主题明确,而且简明扼要
当前采煤工作面的主要采煤装备已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但由于设备布置分散、监控点众多、环境恶劣,对于多机的互联互通控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实现采煤装备控制的网络化、智能化是煤矿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搭建一套采煤装备集中智能控制与运行信息管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实际项目背景,在调研了相应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和转运皮带已有控制策略或控制系统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西门子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洗衣液、膨润土和水为原料,配置了模型试验中的软弱土质相似材料,获得了不同配比相似材料的密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物理
目的:①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和常规放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引起的急性血液学毒性。②评估全脑全脊髓常规放疗计划、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与螺旋断层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①回顾
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BioelectricalImpedance Tomography)利用监测生物体电阻抗信息的数值及变化,提取生物组织的病理信息,通过成像技术分析、诊断生物体的介电特性。研究肺部组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加剧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各种高效推进装置的研究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其中对转螺旋桨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