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课程与PYP课程实施的比较研究——以探究型课程与PYP质疑项目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2010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日趋走向国际化。本土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其课程国际化的改良途径,世界范围内也涌现了不少国际课程,在许多不同的国家范围内实施。我国自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就己致力于使课程变得更加国际化,再加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急切性做了强调,因此我国,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其中小学课程的国际化需求更为迫切。   IB课程是国际上流传较为广泛的国际课程,目前已在144个国家实施,分小学项目课程(PYP)、中学项目课程(MYP)及大学预科国际文凭项目(DP)三个层次。IB课程的实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并且己形成了系统而标准化的课程体系。IB的PYP课程项目于2007年在上海开始实施,其基本上遵照了IB组织规定的标准,采用了IBPYP独特的课程体系。   上海市的小学课程与PYP课程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课程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本土与国际上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使得有可能对两个课程体系的实施作比较,一方面为上海市小学课程的实施提供国际化的策略,一方面为PYP在中国的实施提供本土化建议。这两个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属于此研究领域中的首创,在内容及立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本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起源及目的、意义,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对IB课程的历史回顾及PYP课程体系的概括介绍,分别阐述了IB、PYP课程的理念、历史发展及现状,对IB及PYP课程的体系及发展作了轮廓性的描述。   第三章对上海市小学课程及PYP课程体系的实施背景作了介绍,然后选取了上海市探究型课程及PYP的质疑项目两个课程案例,对选取两者的依据作了阐述并对两者的情况作了描述。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将上海市探究型课程与PYP质疑项目作了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四个方面的比较,并分别作出了比较结果的陈述,最后给出了两个课程案例的教学计划并就此作直观上的比较。   第五章是结论与实施建议,首先将对两个课程案例在本土的实施问题与困境、诉求做出介绍与分析;其次,与上一章的比较结果相结合,得出两者优劣势的比较结论,总体上看:两个课程的实施都是以探究活动为中心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都较宽泛且具有开放性,教学方法以探究学习为主,学生评价的方法都较为多样,然而,质疑项目的实施在各方面突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质疑贯穿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课程内容的主题框架更为系统且鲜明,但在本土的实施上却较缺乏探究型课程所具有的本土特色,这在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及学生评价上都有所体现;最后,笔者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实施建议,对于探究型课程的实施困境,笔者借鉴PYP课程的实施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上的建议,针对PYP在我国的本土化实施诉求--寻求知识宽广性与知识扎实性之间的平衡点,笔者从知识观的角度入手对PYP的此诉求提出了一些建议,综上期望能够为上海市小学课程实施的改革及PYP课程的本土化实施有些许帮助。
其他文献
在我国,羽毛球有“第二国球”之称,虽然不像足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羽毛球凭借其趣味性高、老少皆宜、易于开展的特点,成为普及率较高的大众健身
在库恩看来,(理论)范式就是一个学科或其某一研究领域的第一理论,即该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的第一原理、公理。它是该学科的理论体系(学科范式)的理论硬核、基础。“教育是什么
摘 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就要放下身段,充分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完善的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关键词:班主任;细致;宽容;教育  一、用“爱”传递宽容———做个“傻傻的”班主任  我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很早就离婚,母亲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一段时间,每到星期一,孩子的父亲就会用手机发一个请假信息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迈向知识社会的时代大潮中,学习的外延与内涵日渐丰富。学习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应用技术解决问题进行知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