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呼和浩特市大窑林场自然死亡的落叶松毛虫幼虫体分离菌株Bt-S04,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与菌株Bt-k01进行对照,Bt-S04其精氨酸酶、尿酶和水杨苷反应均为阴性,菌膜反应和蔗糖发酵反应均为阳性,与苏云金杆菌松毛虫变种有差异。室内采用针叶给毒法,测定了两菌株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毒力,Bt-S04和Bt-k01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493×106 CFU/mL(1.349×106~1.698×107 CFU/mL)和7.227×105 CFU/mL(3.111×105~1.399×106 CFU/mL),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094 d(4.422~15.314 d)和1.216 d(0.295~1.880 d),Bt-k01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毒力是Bt-S04的7.6倍,致死中时间是其的1/5倍,Bt-k01菌株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低,致死中时间短,其毒力高于Bt-S04菌株。由于苏云金杆菌杀虫成分抗紫外线能力较差,制作了Bt微胶囊,对该胶囊进行了抗紫外能力分析并用毒力测定方法比较成囊后的杀虫活性。经紫外光照射2 h后,Bt-k01和Bt-S04活菌率分别是5.4%和8.2%,微胶囊化后的Bt-k01和Bt-S04菌液成活率分别是72.0%和76.3%,表明微胶囊剂的抗紫外能力增强了。同时,微胶囊化后的Bt-k01和Bt-S04进行毒力测定,经过紫外光2 h的照射后,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5 d的死亡率分别达到了78.3%和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