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能CT检测高尿酸血症患儿足踝部位尿酸盐结晶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高尿酸血症患儿尿酸盐结晶沉积率及沉积部位;将尿酸盐结晶患儿与无尿酸盐结晶患儿体重指数、血清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在我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的31例高尿酸血症患儿,根据是否有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病史分为有关节症状组、无关节症状组,其中有症状组24例,无症状组7例。运用双能CT分别对2组受检患儿的足踝部位进行检查。 结果:1、有关节症状组、无关节症状组高尿酸血症患儿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分别为87.5%(21/24)、42.9%(3/7),有关节症状组和无关节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尿酸盐结晶分布部位及比例:第1跖趾关节6例(19.3%),跟骨6例(19.3%),其余跖趾关节3例(9.7%),距骨3例(9.7%),踝关节3例(9.7%),跖骨2例(6.5%),骰骨2例(6.5%),足踝其他部位2例(6.5%)(χ2=2.602,p>0.05)。尿酸盐结晶沉积于上述部位周围组织中。 3、尿酸盐结晶组24例与无尿酸盐结晶组7例的临床指标:尿酸盐结晶组体重指数为(27.9±4.3)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2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4,P<0.05);尿酸盐结晶组血清尿酸为(469.6±79.8)μmol/l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405.0±36.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7,P<0.05);尿酸盐结晶组空腹葡萄糖(5.52±1.03)mmol/l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5.24±0.79)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8,P>0.05);尿酸盐结晶组甘油三酯(2.10±0.74)mmol/l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1.60±0.5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0,P<0.05);尿酸盐结晶组总胆固醇(4.24±0.53)mmol/l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4.16±0.40)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05);尿酸盐结晶组血清肌酐水平(87.7±27.2)μmol/l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62.4±7.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6,P<0.05)。 结论: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高尿酸血症患儿足踝部位均可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且有症状高尿酸血症患儿沉积率更高。双能CT能清晰显示关节尿酸盐结晶,可作为发现高尿酸血症患儿尿酸盐结晶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协助诊断儿童痛风性关节炎。肥胖可能是促进儿童尿酸盐结晶的形成的重要因素,尿酸盐结晶可能参与儿童肾脏损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