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愈发关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各种清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目前全球的能源利用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所占的比例逐渐在下降,而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正逐渐上升。如此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将导致传统能源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比重下降,清洁能源的贸易比重上升。进行清洁能源贸易的前提是需要将其转化为电能,因此,电力贸易对于国际能源贸易的重要程度将大大提高。随着国际组织和多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跨境电力贸易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通过采用各类经济模型,从不同的分析角度以及结合多方面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对国际电力贸易进行研究和分析。但目前对跨境电力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也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所研究的环节和结果都较为分散杂乱,且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在归纳和总结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力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选取近8年“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跨境电力贸易进出口总量作为因变量,以及各国同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以GDP为代表),国内耗电总量,国内发电总量,两国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城市化比率作为自变量。通过构建并拓展引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供应量以及城市化程度对跨境电力贸易水平都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状况,而双方相对空间距离的增加对跨境电力贸易则有着非常显著的制约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对中国跨境电力贸易的发展提出建议。因此,本文对于跨境电力贸易在我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