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是中国的原发性文化。按照人格文化论的观点,孝道能对中国人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对孝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历史学或者人文科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孝道少之又少,把孝道与人格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尚属首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人格研究的内容,开辟人格研究的新方向,而且在人格中注入本土文化因子,有助于人格研究的本土化。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孝道人格的理论探讨。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孝道人格的存在性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孝道人格结构的实证研究。该部分共包含三个研究。研究一采用个体性自由描述法、文献法、访谈法、词频数分析等制成父母前实际的自我、父母前理想的自我、父母前应该的自我的高频词表,并对三者进行比较。自我是人格的统合功能,是人格的核心。人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都要在自我的统合下发挥作用,自我是人格的动态效应。因此在下文中,本研究通过自我来考察人格。研究二采用研究一所制成的“父母前实际的自我”高频词表通过常模化限定性描述法、探索性因素分析探讨孝道人格结构,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该结构模型。研究三采用相关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探讨了孝道人格与传统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果:(1)父母前实际的自我、父母前理想的自我与父母前应该的自我是有差异的。(2)父母前实际的自我具有双极性,而父母前理想的自我与父母前应该的自我是单级的。(3)父母前理想的自我与父母前应该的自我是一致的。(4)孝道人格是存在的,且由七个维度构成的,分别为放纵任性维度、严谨自制维度、外向活跃维度、温和宽厚维度、好斗能干维度、善良志远维度、孝顺体贴-粗心维度。(5)孝道人格与仁爱敦厚、忠恕利群、守礼温顺、爱好和平以及因循守旧、保守落后、权利意识淡漠、忍耐不争等传统人格特质有着显著的相关。(6)当代青少年对仁爱敦厚、忠恕利群、守礼温顺、爱好和平以及因循守旧、保守落后、权利意识淡漠、忍耐不争等传统人格特质有着不同程度的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