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逃离的生存悖谬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sionw47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个人兴趣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影视心理学、电影美学、文化研究等其他跨学科理论方法,来对电影中的“逃离”主题进行归纳、研究,力图将电影中“逃离”类型的形而下归纳和“逃离”内涵的形而上意蕴的把握结合起来,从而对电影中的“逃离”主题的审美文化意义进行系统的概述和总结。当然,本文中所说的“逃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结果意义上的逃离,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状态的描述,体现在电影中,它实际上包含了人类逃离意识产生的根源(逃离命运、逃离情感、逃离过去、逃离时代、逃离囚笼、逃离灾难、离开自己)、寻求救赎的途径和无法逃避的现实(逃无可逃)三个方面。在这种意义上,逃离是蛰伏,是等待,更是自我意识的反叛和摆脱现状纠缠的渴望,是复归,是救赎。这也正是“逃离”的审美文化意义所在。全文包括结语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此主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水平,讲述“逃离”主题之所以会成为电影的永恒主题的原因所在,并以此凸显出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对“逃离”主题的神话、象征意义进行追溯,同时,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电影思维的审美救赎作用进行分析,从而点出“逃离”是人类自我救赎的途径,这也是它的审美文化价值之所在。第三部分则是结合具体影片阐述我所归纳出的电影中逃离主题,这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逃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电影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是为现代文明社会遭遇生存困境的我们设置的形而上的皈依之所,一条救赎之路。它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精神载体,与现代文明社会构成一种张力关系,也为遭遇生存困境的人类设想了一个虚拟化的精神家园,以求达到灵魂的自救。但是,归根到底,这种逃离是没有结果的。它似乎更具有审美文化价值,可以传达和表现现实世界,却无法从现实中真正突围。结语部分则阐明“逃离”是一场失落的人类救赎之路。人类终究无法抵达真正的灵魂栖息地,获得心灵的归属与庇护。表现在电影中即是主人公们在一番痛苦、忧郁、激愤和一路逃离之后,最后往往都会以一种平常心态来面对或融合于他们质疑和厌恶的现实,在既定的答案面前退回到认可和自足的心态,这些恰恰暴露了作为逃离主体的虚弱和迷惘,并且带有宿命意味的逃无可逃也是对逃离之路的消解,永在逃离而又逃无可逃的矛盾是人类生存之境的永恒困惑,虽然这是一个无解的悖谬,但我们却很难不被感动。“逃离”永远不会终结,人类的勇气和永不放弃梦想与希望的信念将“逃离”变成一场狂欢。也许电影不是人生,但我们的人生,未必不能活成电影。
其他文献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为众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实施六西格玛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剖析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在我国实施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不同炮制工艺条件、不同辅料对乳香的外观、成分、刺激性和药理作用的影响,为最佳炮制方法和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同一药物的炮制方法统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政治环境经历着剧变,西欧的政党体制和政党结构也经历着剧烈的变迁。在急剧变迁的环境下,西欧社民党纷纷对传统政党理论、意识形态以及政党组织进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其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能体现新民主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逐步
透明屏蔽材料是一类兼具透光性和电磁屏蔽性能的优良材料。其中薄膜型的透明屏蔽材料以其透光性好,外表美观,无绕射干扰的优点,在EMI/EMC及TEMPEST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
以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通过添加甲基丙烯酸(MAA)、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 2)、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
本文以河南博爱西金城遗址为个案,试图从环境考古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环境考古的研究现状及环境考古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其次对西金城遗址的地层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链接企业战略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员工绩效管理被看作是现代企业维系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如何正确认识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把握企
濒危语言是近些年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课题选取了一个壮语语言点,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下坳村,采用发放问卷、入户访谈的形式,
本文结合先进制造技术的需要,针对精密测量技术中关键问题之一高精度大型轴类零件在位测量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针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