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中最特殊的一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认为,文学性是文学作品最核心的属性,而文学性需要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加以体现。惯常化的手法抹杀了原作的艺术价值,不能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陌生化的再现对现代文学翻译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现陌生化,不仅可以实现原作者的艺术追求,体现译者忠实于原作的专业素养,而且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丰富了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长期以来,再现陌生化的手法鲜为人所关注,而近些年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笔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尝试以美国小说家彼得·海勒的最新畅销小说《画家》为例,试图找到原作中语音、词汇、修辞和句法中的陌生化手法,并将原作中的陌生化的手法通过直译、意译、词性转换、句式转换、类比式翻译、补偿手段等翻译策略加以还原和再现,试图让读者品尝到原作的那份审美体验。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讲述这篇报告的缘起,再现陌生化翻译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陌生化、文学翻译的陌生化、再现陌生化的意义、再现陌生化的翻译策略和小说《画家》写作特点的分析。第三部分为主体部分,通过笔者翻译小说《画家》中的具体实例,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修辞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再现陌生化的翻译策略。第四部分为结论,梳理和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总结再现陌生化的翻译策略,提出注意读者的可接受性,把握适度原则。同任何一种翻译策略一样,再现陌生化也有其局限性,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不可译性的存在,让我们无法把一种翻译策略奉为圭臬。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总会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留下一些灰色地带。同时,陌生化中“陌生”这一概念的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看起来眼前一亮的表达,总有一天就会变成老生常谈,而新的陌生化的语言又会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不断丰富再现陌生化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