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跨悬索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安全评估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索桥因跨越能力强、外观造型优美、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成为了大跨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随着运营年限的增长,在外部服役环境和内部材料劣化的耦合作用下,桥梁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性能退化。为保障桥梁结构的服役安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长大跨度桥梁的运营监测之中。目前,桥梁健康监测在智能传感器、系统集成、有线和无线传输、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其应用大多侧重于历史数据的积累、偶然事件下的整体安全性评估等,已有监测系统积累的监测数据尚未得到充分解读。如何有效处理桥梁监测数据,挖掘监测数据信息内涵,仍是桥梁健康监测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文在调研梳理桥梁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托重庆鹅公岩轨道悬索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桥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特大跨悬索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安全评估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开展了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健康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采用Kalman联合滤波将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并与传统Kalman滤波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传统Kalman滤波能降低噪声对监测数据的干扰;Kalman联合滤波比传统Kalman滤波降低监测数据噪声的效果更好,得到的数据更准确。
  (2)开展了特大跨轨道悬索桥基于有限测点变形监测数据的全桥状态反演方法研究,分析了温度荷载对桥梁变形的影响,提出一种随月份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剔除变形监测值中的温度荷载,利用剔除温度荷载的变形数据反演全桥状态。分析了测点数、测点位置对荷载识别效果的影响,得到了重庆鹅公岩轨道悬索桥测点的合理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温度荷载对桥梁变形影响较大,在进行有限点反演时应剔除变形数据的温度响应;当测点数越多,反演的全桥结构受力状态越准确,当测点数增至一定数量时,提高精度并不明显,测点均分布置反演精度比测点集中布置在内力或变形最大处的反演精度更高。在有限测点条件下,重庆鹅公岩轨道悬索桥测点合理布置方案为:测点数为13,测点位置为主跨L/8、L/4、3L/8、L/2、5L/8、3L/4、7L/8;边跨L/4、L/2、3L/4。
  (3)开展了特大跨轨道悬索桥基于变形包络的安全评估方法研究,通过重庆鹅公岩轨道悬索桥的变形监测数据,用变形包络法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在所选时间段内,主跨L/4、L/2测点的实测变形值均在理论计算变形值内,桥梁处于安全运营状态。
  (4)分析了列车轴重、人群荷载对变形包络中理论计算变形值的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理论计算变形值修正方法,用修正后的理论计算值对重庆鹅公岩轨道悬索桥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列车轴重变化和人群荷载对理论计算变形值反应比较敏感,当设计列车轴重与实际列车轴重相差20kN时,实际理论计算变形值与设计理论计算变形值的相对误差约为10%;设计人群荷载与实际人群荷载相差0.5kN/m2,实际理论计算变形值与设计理论计算变形值的相对误差约为5%。基于实测列车轴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理论计算变形值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理论计算变形值比修正前的理论计算变形值相对误差减少了约15%。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大跨径桥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斜拉桥不断增加的跨度也引起其风敏感性的增加,为此研究大跨径桥梁的抗风性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及江阳区的河东长江大桥修建工程为例,对河东长江大桥进行抗风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假设桥址区存在虚拟标准气象站,利用反距离风速加权插值法对桥位周边气象站的风速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确定桥位设计基准风速,并开展三维脉
在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装配式组合梁双非耦合结构行为及计算理论研究”(cstc2018jcyjAX0509)的资助下,本文为研究不同集束度(反映钉群集束程度的指标,定义为单个预留孔中栓钉数量/全梁栓钉数量)对预留孔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力学行为的影响,开展了一组5片装配式组合梁加载试验,提出了可精细模拟装配式组合梁界面特征的模拟方法,推导出考虑装配式结构钉群布置和滑移变形特征的装配式组合梁力学理论方
随着我国山区交通事业的发展,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必不可少。然而多数隧道的建设都不可避免遇到地下水问题,地下水的存在无论是对于隧道施工安全或是运营安全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五峰山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讨论了隧道施工期间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和水压分布规律,以及隧道运营过程中,排水系统失效情况下衬砌外水压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隧道安全施工以及隧道运营维护提供相关参考。主要研究
学位
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隧道工程的建设规模会迎来新的高度。同时也为隧道设计、施工以及地铁运营维护带来诸多技术难题。在地铁列车移动荷载反复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尤为突出。本论文依据某轨道交通区间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和某地铁隧道结构参数,建立了三维轨道-隧道-围岩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了动力荷载的传递规律,并研究了不同列车速度、列车轴重、围岩弹
学位
在诸多桥梁结构形式中,由于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跨径大、承载力高、环境适应性强、施工便利、线形流畅、造型优美、等诸多优点,一出现便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偏爱。随着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材料加工技术方面的积累,再加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钢管混凝土拱桥获得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跨越能力仍在不断增强。  本文研究的是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
学位
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地层,且地下水丰富,围岩中分布着大量的溶洞,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会对施工及后期的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本文以新杉树坨隧道为依托工程,在新杉树坨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侧向存在着一含水溶洞,为避免隧道侧向含水溶洞对隧道产生危害,隧道侧向须有一定厚度的防突岩柱。鉴于此,通过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得到含水溶洞对隧道的影
学位
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强度高、延性好、耐冲击、施工时可将空钢管作为核心混凝土的模板等诸多优点,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迄今为此,国内绝大多数钢管混凝土拱桥采用缆索吊装悬臂拼装法施工。然而,随着拱桥跨度的不断增大,相应的吊装节段数也随之增多。受到制造精度、索力误差、温度效应以及测量误差等影响,在悬臂拼装过程中拱段的实测变形与理论值间总会存在偏差,若不进行控制与调整,误差逐渐累积势必造成线形偏差过大甚至合龙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路网向山区延伸,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各种高山峻岭,山岭隧道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山岭隧道修建过程中往往需要穿越富水地段,地下水的存在不仅影响隧道施工过程安全性,造成突水灾害的发生,而且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富水山岭隧道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春天门富水山岭特长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合春天门隧道富水段现场
学位
目前,基于增材制造的3D打印建造技术飞速发展,这项技术充分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实现快速一次成型。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桥梁预制环节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90%跨度小于50米的公路桥梁都采用高度标准化的预制梁,存梁时间普遍为60天上下,将自动化的3D打印混凝土技术用于这个环节,可以实现免模板、减人工、缩短建造工期,充分减少场地的周转时间,具有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本文所依托的工程项目——上海智慧湾
学位
浅埋暗挖特大断面地铁车站具有埋深浅、开挖断面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五里店地铁车站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不同工况下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双侧壁导坑优化工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根据五里店的工程地质特点,分析了分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两种工法条件下围岩的位移、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双侧壁导坑法能明显减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