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黑城,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城的遗址。上个世纪,曾多次在此地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书,为研究西夏、宋、元和北元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其中1983年至1984年,由内蒙古考古所和阿拉善盟工作站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集中出土了大批元代站赤文书。除此之外,俄藏、英藏也收录有少量站赤文书。这些文书主要反映了甘肃行省亦集乃路境内纳怜道上蒙古八站的情况,该八站是蒙古发源地和林与腹里间使臣往来,传送军情急务和政府公文的重要道路。
本文写作主要围绕亦集乃路提调站赤、签补站户和整点站赤三大问题。提调站赤,包括为官员、使臣提供饮食祗应和铺陈什物,以及供应和管理铺马驼只。通过分析文书,推断出各站马匹驼只的大概数目及喂饲方式。站户是站赤的核心力量,保证着站赤功能的发挥。因站役繁重、给驿泛滥、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站户生活疾苦,大量逃亡消乏,政府须及时签补站户,补充人数。且严格依照事产、物力、牲畜等财产标准来签补,打破了户等限制,上户、中户、下户一概签充,并招诱逃亡或迁移站户复业。整点站赤,就是对站赤的整顿清查,保证驿路畅通,及时通报军情,不致倒断。主要依据《至正二十四年整点站赤文卷》中16件公文所载,元末站赤倒断严重,政府下令整点蒙古八站,采取围槽喂养、核对马驼数目和铺陈什物,登记花户姓名等措施。文书反映了亦集乃路站赤的官员设置,并考证“正马”、“轮流走递”、“整点时间”、“蒙古八站”等问题。此外,本文肯定了亦集乃路未曾设急递铺,并对站赤反映的民族问题,亦集乃路蒙古宗王等问题也有所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