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野生托鲁巴姆为砧木,紫丽人茄子品种为接穗的嫁接植株为研究对象,以同品种的茄子自根处理植株为对照,为探讨嫁接茄子愈合过程中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差异,在处理后的2-14 d对嫁接口和创伤口间隔取样。研究了嫁接茄子愈合过程相关酶活性、木质素含量、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并且对嫁接口愈合过程7个不同发育时期进行了差异蛋白质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嫁接茄子愈合过程中,嫁接苗嫁接口PAL活性和POD活性与自根苗创伤口相比变化幅度较大,PPO活性变化波动不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在嫁接口和创伤口的愈合过程中均表现增加趋势,但创伤口增加趋势更明显。嫁接口PPO, POD活性在嫁接后第12 d出现峰值;创伤口POD、PPO、木质素含量在处理后第6 d出现峰值。嫁接苗的生长速度慢于自根创伤苗,愈合速度滞后自根苗愈合速度6 d。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嫁接茄子愈合过程中五种酚类物质(原花青素、绿原酸、肉桂酸、儿茶素、咖啡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嫁接口的五种酚类物质在处理后第12 d均出现最高值,第12 d砧木与接穗的对接愈合基本完成,证明酚类物质的增加并没有对嫁接口的愈合速度造成较大影响。创伤口的五种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一直呈现平稳趋势,说明酚类物质变化差异较小有利于提高愈合速度。原花青素在所测五种酚类中的含量最高,但嫁接口原花青素与其他生理指标均未表现出相关性,创伤口原花青素与绿原酸和儿茶素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绿原酸与愈合过程多个生理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以茄子嫁接口为研究对象,运用2-DE双向电泳技术对嫁接口进行蛋白质分离试验,比较茄子嫁接口愈合过程中7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变化情况。采用PDQuest软件对2-DE凝胶图谱进行分析,共分离出的蛋白质点约1100个。确定26个表达量差异在2倍及2倍以上且重复性较好的差异蛋白点,并总结出这些差异蛋白点的六种变化趋势:其中包括表达趋势连续上调的的蛋白点1个、连续下调的的蛋白点3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蛋白点8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蛋白点3个、无规律性动态的蛋白点6个、第14d消失的蛋白点5个。在茄子嫁接口愈合过程中,这些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说明嫁接口愈合过程发生了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变化。对这些差异蛋白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进行蛋白质质谱鉴定,研究愈合分子机理以及基因调控提供了试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