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五味养生观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ak47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时五味养生观(简称“时味养生观”)是中医养生学四时饮食领域里的一种常见理论。该理论在古代模式多样,并不统一,而现代养生类专业教材也存在观点杂糅的现象,加之养生科普书籍的驳杂,给时味养生观的应用带来不少困惑。因此,有必要对时味养生观进行系统研究,以廓清其历史原貌,并探明其在四时饮食中的合理模式和确切价值。本论文基于古代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共分5个部分,现分述如下:第1部分为文献综述,探讨了时味养生观的现代研究状况。现代学者对时味养生观的讨论已涉及部分经典文献,对其理论来源及哲学思想亦有所探索。但目前研究仍主要停留在对某一学派或医家理论的描述性介绍层面,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第2部分为时味养生观的记载研究。检索了既定范围内的445部古籍,其中涉及时味养生观者凡51部,现存者41部,原文亡佚或不可考者凡10部,代表性的时味养生观共计13种。相关文献类别包括养生、临床医药学、道家和道教、儒家和诸子等书籍,作者身份涉及文人、医家和道士等。第3部分为时味养生观的发展演变研究。以13种代表性时味养生观为线索,系统梳理涉及时味养生观的51部文献,对时味养生观的时代、特点及历史影响展开必要的考证和分析,总结了时味养生观历史发展的3大阶段:先秦的初创期,以《周礼》时味养生观为代表,此时期四时与五味的对应模式较为简单,但其影响波及明清;汉唐的分歧期,涉及《黄帝内经素问》《崔禹锡食经》《备急千金要方》《保生要录》等时味养生观,此时期五行化的四时模式和调味理论已经成熟,但各观点之间的具体模式差异较大;唐以后的主流期,此时期以《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的时味养生观为发展主流,其间四时模式有回归传统四季的倾向,但五行生克的调味模式始终如一。第4部分为时味养生观的思想内涵研究。主要从五行、四时和五味3个角度分析,关于五行思想,认为五味以及四时五分形式的产生源于五行归类理论,而时味养生观的五味调理模式主要以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关于四时观念,讨论了古代顺应四时思想,分析了包括土主四时、土主季夏、土主长夏、土主四季之末各18天等4种四时模式,并从五行、古代历法、中医脾土观等角度论证了时味养生观四时五行化的弊端;关于五味观念,主要对食重五味思想、五味的功能模式及其在现实应用中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第5部分为结语。对时味养生观进行了整体评价,认为以《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代表的五行时味养生观模式并非一种相对科学而合理的饮食模式,实践意义有限;以《素问·脏气法时论》为代表的经验时味养生观相对合理而有效,值得发掘研究,但同时也需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是当今开展中医教学、科研的根基。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在藏象学说中,又强调心、肺、肝、脾、肾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因此,五脏学说内容的完整性、
基于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实证研究、意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估算了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九华山森林生
黑白木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艺术,它简单而深刻,具有独特的木质与朴实的刀法,在画面中巧妙地运用黑白的对比,营造出作品中强烈的冲击感和感染力。黑白木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
於梨华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提供了东方主体展开西方本质化想象的特例。按照东方学思考东方社会的要求,东方主体应还原东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发展性,避免在事物
探讨用喷水织机织造加捻产品.介绍了经纬丝的准备条件及上机织造工艺.
目的:探讨推拿及功能锻炼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孙氏九步推拿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CNKI等文献检索工具查阅大量有关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
诚信从本质上来讲属于道德范畴,主要应当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解决。但在现代社会,诚信还应当是一种法律范畴,必须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法治的视域看,重建政务诚信,必须充
多自由度机器人机械关节的研究开发是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结构设计角度介绍作者关于三自由度机械关系的几种结构原理并对其运动控制等问题加以分析论证
提出一组新型的方形开环谐振器,使用这种新型的谐振器设计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减小滤波器的尺寸.利用其中一种新型的谐振器,设计加工了一个小型化带通滤波器,仿真与
实验通过设计合适的光参量振荡器(OPO)腔型结构,实现了内腔OPO的脉冲输出。采用电光调Q方式、闪光灯泵浦Nd∶YAG晶体实现高光束质量的1.064μm基频光对Π类非临界相位匹配K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