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对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影响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承载着我国大量的中长途旅客运输,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不断发展,客站商业化趋势和综合体发展模式是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方向,客站建筑的空间组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铁路客站室内功能逐步多元化,候车空间不仅是一个需要满足旅客进站通行的空间,更加需要满足旅客候车时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使用需求。建设融合商业服务一体化综合铁路候车空间,既能方便旅客、丰富旅客候车体验,也提高了客站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又能实现铁路客站的经济利益。但候车空间商业化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诸如过量的设置商业空间挤占候车空间、影响进站流线、破坏候车环境。本文通过对大型铁路客站综合候车厅空间布局和影响因素,以及候车厅中商业空间的类型与布局模式研究,并结合“等候为主”的北京站与“等候与通过并重”的北京南站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大型铁路客站商业空间和设施对候车厅中的空间在功能组成、商业形态与旅客需求、空间布局、流线组织、导向性与空间体验和舒适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与问题,并从中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尝试从商业空间的业态、商业空间的布局、商业空间的导向性、商业空间的人性化几方面提出策略建议,寻求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候车空间中商业类型和空间模式。
其他文献
世界各地的商业街区空间都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既呈现着共性又存在着差异。当前,一个城市的商业街区不仅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包括人类
首先,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灰空间的全方位诠释,并探讨环境和人的关系,通过分析灰空间的功能和相关理论,归纳和阐述出居住环境中人、建筑、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需要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与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商务、通勤等城际短途客流需求上升。而新建的高速铁路客站大多位于城市外围,这不仅加重了市内交通的换乘压力,也难以满足短途城际旅
我国铁路的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铁路客站大多仅作为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节点开发利用的设计思路亟待突破。由于铁路客站站场及客站建筑本身的大尺度,造成了铁路客站建
车行出入口空间作为地下汽车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动态交通空间和静态交通空间的连接点和融合点,承担着控制汽车出入的功能。随着地下汽车库的发展,车行出入口空间在城市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新的生产、通讯、运输等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传统工业、仓储、港口和火车站逐渐从城市中心地区向外迁移,曾经为这
1982年西湖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意味着从这一年开始西湖的营建进入了一个以保护风景名胜为己任的新时期。然而适逢改革开放,杭州人对西湖的热爱逐渐转变成一种开发
城市绿地以其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丰富城市景观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人们对城市绿地建设、规划和管理,仍缺乏科学性的认识。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时有将“边
老龄化席卷全球,养老问题的关注度近年来越来越高,养老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关于住区的适老性改造和老年社区已经是最近热门话题。而单位制住区因为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现存基数较大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特殊的山水环境,巴渝人勤劳勇敢的创造精神,丰富的营造理念,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渝建筑文化。系统地研究巴渝文化特质,探索巴渝城市和建筑发展演变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