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硅纳米点的光学性能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兴的发光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ots)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合成和功能化,还具备了良好的光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化学惰性和细胞低毒性等特点。然而,现有的许多C-Dots往往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较低,因此提高QY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多数C-Dots表现出激发波长依赖的发光特性,非依赖激发波长的量子点仍然较少见。当前表面阱参与C-Dots辐射跃迁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C-Dots的表面钝化往往需要两步或更多复杂的修饰步骤。
  硅材料的电学和光电性质优越,但由于硅是非直接带隙材料,发光效率很低,曾被判定为非发光材料。硅基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机械性质、表面可修饰性和很好的兼容性等优点。荧光硅量子点(Silicon Dots,Si-Dots)是很典型的零维硅纳米材料,其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有望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得到应用。当前研究的Si-Dots大都是疏水性的(量子点表面是Si-H),转变为亲水性需要进行表面修饰(如分子包裹、聚合物包裹和胶束封闭),但这些过程比较复杂,后续处理可能会影响硅量子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此外,许多Si-Dots的制备需要昂贵、耐高压、高热的微波合成设备,或需要应用剧毒的氢氟酸(HF)进行刻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影响较大。因此,简单、快速地合成高质量的Si-Dots并扩宽其应用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中发展了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具有荧光和水溶性的C-Dots和Si-Dots,探究其光学性能及其初步应用。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章 水热法合成氮杂荧光C-Dots及其荧光性质初步研究
  采用简单快速的水热法,以柠檬酸(Citric Acid,CA)为碳源,同时引入胺类化合物多乙烯多胺(Polyethyene polyamine,PEPA)和聚氧乙烯二胺(Polyethylene glycol diamine,PEG),C-Dots的合成和钝化同时进行,一步反应合成水溶性碳点。通过对C-Dots的表面氨基进行生物素化修饰,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FL)、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y,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对其形态学、光学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原料、pH等因素对C-Dots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第二章 基于生物素化C-Dots和亲和素磁珠的荧光Signal-off模式检测Vitamin B7
  引入生物素化C-Dots(Biotinylated C-Dots)作为信号单元,发展桥联亲和素-生物素法(Bridged Avidin-Biotin System,BRAB)作为多层次信号放大系统,应用磁珠-亲和素-生物素识别体系,通过游离生物素与生物素标记碳点对亲和素的竞争结合,验证生物素修饰结果,并用于测定复合维生素片中的维生素B7(Vitamin-B7,D-biotin,Coenzyme R)。在优化的条件下,Biotinylated C-Dots荧光猝灭程度与Vitamin B7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5-100n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688x+0.02143,检测限为0.1ng/mL,相关系数r为0.9969。该方法显示出较宽的线性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可实现复合维生素片中样品中Vitamin B7的加标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第三章 水溶性Si-Dots的合成及其化学发光性能研究与初步应用
  本章以APTES为硅源,通过水热法合成Si-Dots,借助UV-vis、FTIR、TEM、FL等,对其光学特性、形貌结构和表面状态进行表征,考察了时间、温度、原料等条件对荧光的影响,并首次发现Si-Dots可极大增强Na2SO3—Ce(Ⅳ)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由此开发Si-Dots的光学新性能。通过化学发光光谱(Chemiluminescence spectra,CL)、UV-vis、FL、电子自旋共振图谱、自由基捕获剂等对Si-Dots增敏Na2SO3-Ce(Ⅳ)化学发光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本章将Si-Dots应用于Na2SO3-Ce(Ⅳ)化学发光体系。研究发现多巴胺(DA)、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A)等还原性小分子可以抑制Si-Dots-Na2SO3-Ce(Ⅳ)体系的发光强度,并且抑制率与还原性小分子的浓度有关,据此建立了通用型还原性小分子含量测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分别制备掺杂镧和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MnO(M=La、Ni),并利用X衍射、循环伏安、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用固相法制备掺杂镍的尖晶石锂锰正极材料LiNiMnO(X=0.05,0.1,0.2).XRD数据表明当掺杂量较小的时候,材料有着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当X=0.2时,其材料中有杂质相.充放电测试表明掺杂镍后,材料的初始容量都降低.其
纳米TiO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对其制备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引起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论文用水热晶化和常压晶化的方法低温制备出了晶粒度小、晶型可调的纳米TiO.在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该文通过XRD、TG-DTA、TG-DSC、TEM等现代化的分析手段,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胶体的形成条件及前驱液浓度、晶化条件、陈化时间、表面活性剂包覆、阳离子掺杂对产品的晶粒度
学位
本研究从大仓鼠的肺细胞组织总RNA中,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β2AR基因全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与NCBI上报道的5种动物的β2AR基因具有87.8%~96%的同源性,表明该基因属于β2AR家族成员,大仓鼠β2AR基因序列长度为1254bp,编码417个氨基酸。本研究将β2AR全长基因(β2AR)、N端和(或)C端截短的4个不同长度的片段(β2AR62,β2AR62-31
学位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缓解放射性肺纤维化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MFB)活化的相关性。  方法:(1)采用TGF-β1诱导NIH3T3细胞形成体外MFB活化模型,应用RT-PCR检测Col-I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Col I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α-SMA(MFB标志物)、p-Smad3、Smad3、p-Erk和Erk等蛋白表达变化;(2)C57BL/
目的:探讨FW-04-806协同Ganetespib体外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Ganetespib单药、FW-04-806单药、两药联合以及17-AAG联合FW-04-806用药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BT-474、MDA-MB-453细胞增殖的作用;(2)通过ComPusyn软件计算Ganetespib联合FW-04-
学位
目的:探讨FW-04-806协同Ganetespib体外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Ganetespib单药、FW-04-806单药及其联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Bcr-Ab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和耐Imatinib的K562/G01的增殖抑制作用;(2)ComPusyn软件探究FW-04-
学位
近年来,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纳米粒子,成为材料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复合纳米材料是在对单一的纳米粒子有着初步的研究后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的纳米材料的缺陷,有些复合纳米材料比单一的纳米材料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铂纳米粒子(PtNPs/GO)复合材料的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了一些分子物质与该复合材料的作用机制,并且通过该机制建立了不同的逻辑门。
学位
目的:  化学疗法是临床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原发和继发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根本原因,克服耐药是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关键。MDR形成机制复杂,主要包括①由mdr1基因扩增而使其产物P糖蛋白(P-gp)过度生产;②谷胱甘肽(GSH)依赖性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加;③DNA修复机制增强;④DNA拓扑异构酶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1]。尽管MDR产生机制复杂,但由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C086与紫杉醇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086和TPX分别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C086与TPX同时作用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ComPusyn软件分析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2.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086联合TPX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3.Weste
学位
荧光金属纳米团簇,尤其是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备受关注。研究者们利用模板法、单分子层保护法或配体蚀刻法,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护剂或模板分子制备出了高量子产率、水溶性好、发光颜色可调的金纳米团簇。虽然金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已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的金纳米团簇的荧光量子产率均不高(一般小于10%)。因此,寻找合适的配体分子用于高荧光量子产率金纳米团簇的制备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