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化学疗法是临床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原发和继发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根本原因,克服耐药是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关键。MDR形成机制复杂,主要包括①由mdr1基因扩增而使其产物P糖蛋白(P-gp)过度生产;②谷胱甘肽(GSH)依赖性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加;③DNA修复机制增强;④DNA拓扑异构酶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1]。尽管MDR产生机制复杂,但由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过表达是导致MDR的主要原因[2]。为了克服引起化疗失败的耐药现象,需要研制出适用于临床的低毒、高效的耐药逆转剂。由于植物所含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性低等优点[3],并且许多本身即有抗癌作用,因此中药逆转MDR具有潜在可行性。
灵芝为中国药典收载药材品种,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临床上常用于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研究发现灵芝三萜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4]。灵芝三萜抗肿瘤作用确切,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对于灵芝三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从灵芝三萜分离纯化或通过再修饰,开发出高效、低毒能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药物以供临床使用,是目前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方法:
乙醇回流提取得醇浸膏,再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及酸碱处理获得灵芝三萜部位1。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校液相色谱等手段对灵芝三萜部位1进行分离。用MTT法检测灵芝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以及逆转MDR的效果,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胞内阿霉素的累积量,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mdr1基因和P-gp蛋白表达。
结果:
(1)提取灵芝总三萜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三萜部位1,对三萜部位1采用两种分离方式进行分离纯化,方法1所得的活性部位,命名为GLT1-GLT10。方法1重现性差,在方法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方法2,逐步进行分离,得到的活性部位命名为A1-A4、B1-B30、C、D;(2)MTT实验显示GLT-1对多个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对K562、K562/A02、KB、KBv2000的IC50分别为13.00±1.33、12.76±0.35、6.20±0.83、5.38±1.09(μg/ml);(3)GLT8、GLT-10以及B4-B8、B11-B18,它们本身细胞毒性小,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都强于VRP;(4)GLT-8以非细胞毒浓度5μg/ml、10μg/ml、20μg/ml分别与ADR联合使用,对K562/A02的ADR耐药逆转倍数RF值分别为8.08、33.75、60.23(P?0.01),对KBv200的ADR耐药逆转倍数RF值分别为5.02、44.67、57.25,具有浓度依赖性。(3)GLT-8能增加罗丹明123在K562/A02细胞中的累积,而对相应敏感细胞株无影响。10μg/ml的GLT-8使Rh123累积量分别增加9.29倍,而作为阳性对照的P-gp抑制剂VRP为2.06倍,差异明显。(4)流式检测仪检测结果表明K562/A02细胞内的ADR荧光强度为1.7,加入GLT-8后细胞内ADR荧光强度增至69.4,累积量增加了41倍,差异显著(P?0.01),而同浓度VRP仅使荧光强度增至40.3,累积量增加了24倍,表明GLT-8对K562/A02细胞内ADR的累积作用强于VRP。(5)RT-PCR结果显示GLT-8对mdr1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P-gp高表达,而在K562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GLT-8对K562/A02细胞P-gp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
结论:
1.灵芝三萜有效部位GLT8、GLT-10以及B4-B8、B11-B18具有逆转K562/A02、KBv2000细胞对阿霉素耐药的作用。
2.GLT-8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抑制P-gp蛋白的外排功能有关,与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P-gp蛋白的表达无关。
化学疗法是临床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原发和继发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根本原因,克服耐药是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关键。MDR形成机制复杂,主要包括①由mdr1基因扩增而使其产物P糖蛋白(P-gp)过度生产;②谷胱甘肽(GSH)依赖性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加;③DNA修复机制增强;④DNA拓扑异构酶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1]。尽管MDR产生机制复杂,但由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过表达是导致MDR的主要原因[2]。为了克服引起化疗失败的耐药现象,需要研制出适用于临床的低毒、高效的耐药逆转剂。由于植物所含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性低等优点[3],并且许多本身即有抗癌作用,因此中药逆转MDR具有潜在可行性。
灵芝为中国药典收载药材品种,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临床上常用于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研究发现灵芝三萜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4]。灵芝三萜抗肿瘤作用确切,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对于灵芝三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从灵芝三萜分离纯化或通过再修饰,开发出高效、低毒能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药物以供临床使用,是目前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方法:
乙醇回流提取得醇浸膏,再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及酸碱处理获得灵芝三萜部位1。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校液相色谱等手段对灵芝三萜部位1进行分离。用MTT法检测灵芝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以及逆转MDR的效果,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胞内阿霉素的累积量,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mdr1基因和P-gp蛋白表达。
结果:
(1)提取灵芝总三萜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三萜部位1,对三萜部位1采用两种分离方式进行分离纯化,方法1所得的活性部位,命名为GLT1-GLT10。方法1重现性差,在方法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方法2,逐步进行分离,得到的活性部位命名为A1-A4、B1-B30、C、D;(2)MTT实验显示GLT-1对多个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对K562、K562/A02、KB、KBv2000的IC50分别为13.00±1.33、12.76±0.35、6.20±0.83、5.38±1.09(μg/ml);(3)GLT8、GLT-10以及B4-B8、B11-B18,它们本身细胞毒性小,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都强于VRP;(4)GLT-8以非细胞毒浓度5μg/ml、10μg/ml、20μg/ml分别与ADR联合使用,对K562/A02的ADR耐药逆转倍数RF值分别为8.08、33.75、60.23(P?0.01),对KBv200的ADR耐药逆转倍数RF值分别为5.02、44.67、57.25,具有浓度依赖性。(3)GLT-8能增加罗丹明123在K562/A02细胞中的累积,而对相应敏感细胞株无影响。10μg/ml的GLT-8使Rh123累积量分别增加9.29倍,而作为阳性对照的P-gp抑制剂VRP为2.06倍,差异明显。(4)流式检测仪检测结果表明K562/A02细胞内的ADR荧光强度为1.7,加入GLT-8后细胞内ADR荧光强度增至69.4,累积量增加了41倍,差异显著(P?0.01),而同浓度VRP仅使荧光强度增至40.3,累积量增加了24倍,表明GLT-8对K562/A02细胞内ADR的累积作用强于VRP。(5)RT-PCR结果显示GLT-8对mdr1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P-gp高表达,而在K562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GLT-8对K562/A02细胞P-gp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
结论:
1.灵芝三萜有效部位GLT8、GLT-10以及B4-B8、B11-B18具有逆转K562/A02、KBv2000细胞对阿霉素耐药的作用。
2.GLT-8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抑制P-gp蛋白的外排功能有关,与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P-gp蛋白的表达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