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三萜有效部位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sd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化学疗法是临床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原发和继发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根本原因,克服耐药是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关键。MDR形成机制复杂,主要包括①由mdr1基因扩增而使其产物P糖蛋白(P-gp)过度生产;②谷胱甘肽(GSH)依赖性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加;③DNA修复机制增强;④DNA拓扑异构酶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1]。尽管MDR产生机制复杂,但由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过表达是导致MDR的主要原因[2]。为了克服引起化疗失败的耐药现象,需要研制出适用于临床的低毒、高效的耐药逆转剂。由于植物所含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性低等优点[3],并且许多本身即有抗癌作用,因此中药逆转MDR具有潜在可行性。
  灵芝为中国药典收载药材品种,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临床上常用于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研究发现灵芝三萜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4]。灵芝三萜抗肿瘤作用确切,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对于灵芝三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从灵芝三萜分离纯化或通过再修饰,开发出高效、低毒能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药物以供临床使用,是目前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方法:
  乙醇回流提取得醇浸膏,再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及酸碱处理获得灵芝三萜部位1。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校液相色谱等手段对灵芝三萜部位1进行分离。用MTT法检测灵芝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以及逆转MDR的效果,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胞内阿霉素的累积量,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mdr1基因和P-gp蛋白表达。
  结果:
  (1)提取灵芝总三萜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三萜部位1,对三萜部位1采用两种分离方式进行分离纯化,方法1所得的活性部位,命名为GLT1-GLT10。方法1重现性差,在方法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方法2,逐步进行分离,得到的活性部位命名为A1-A4、B1-B30、C、D;(2)MTT实验显示GLT-1对多个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对K562、K562/A02、KB、KBv2000的IC50分别为13.00±1.33、12.76±0.35、6.20±0.83、5.38±1.09(μg/ml);(3)GLT8、GLT-10以及B4-B8、B11-B18,它们本身细胞毒性小,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都强于VRP;(4)GLT-8以非细胞毒浓度5μg/ml、10μg/ml、20μg/ml分别与ADR联合使用,对K562/A02的ADR耐药逆转倍数RF值分别为8.08、33.75、60.23(P?0.01),对KBv200的ADR耐药逆转倍数RF值分别为5.02、44.67、57.25,具有浓度依赖性。(3)GLT-8能增加罗丹明123在K562/A02细胞中的累积,而对相应敏感细胞株无影响。10μg/ml的GLT-8使Rh123累积量分别增加9.29倍,而作为阳性对照的P-gp抑制剂VRP为2.06倍,差异明显。(4)流式检测仪检测结果表明K562/A02细胞内的ADR荧光强度为1.7,加入GLT-8后细胞内ADR荧光强度增至69.4,累积量增加了41倍,差异显著(P?0.01),而同浓度VRP仅使荧光强度增至40.3,累积量增加了24倍,表明GLT-8对K562/A02细胞内ADR的累积作用强于VRP。(5)RT-PCR结果显示GLT-8对mdr1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P-gp高表达,而在K562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GLT-8对K562/A02细胞P-gp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
  结论:
  1.灵芝三萜有效部位GLT8、GLT-10以及B4-B8、B11-B18具有逆转K562/A02、KBv2000细胞对阿霉素耐药的作用。
  2.GLT-8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抑制P-gp蛋白的外排功能有关,与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P-gp蛋白的表达无关。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集武汉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素土和粉煤灰、炉渣,分别进行了加固处理,所用的胶凝材料是较为基础的水泥与生石灰,基于岩土工程学和材料学,运用现代测试试验技术,对水泥、石灰类加固土的加固机理进行了详尽分析。通过大量室内试验,主要分析了加固土的无侧限强度特性,并对加固土的液塑限变化进行了分析。水泥-石灰稳定复合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外加剂掺量和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且水泥掺量对水泥-石灰稳定复合土
本文合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高聚物离子液体,并将其作为固体萃取剂对水溶液中痕量浓度的Pt(Ⅳ)、Pd(Ⅱ)、Au(Ⅲ)进行了富集回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贵金属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对负载金属的吸附剂进行各种手段的表征,推测了富集机理。相对于传统的富集方式,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强、循环性好等优点。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绪论简述了贵金属尤其是金、铂、钯的主要性质及其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介绍了贵金属一
苯并噻唑衍生物由于其离域的大 π 键与刚性平面结构的存在,使其具备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大的Stokes位移等优异的光学性能,从而在有机光电材料及荧光探针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究化合物结构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规律,对于开展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在发光材料及荧光探针领域的应用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在2,6-二(2-苯并噻唑基)苯酚、2,6-二(2-苯并噻唑乙烯基)苯酚及2-(2-苯并噻唑基)-6-(
该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分别制备掺杂镧和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MnO(M=La、Ni),并利用X衍射、循环伏安、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用固相法制备掺杂镍的尖晶石锂锰正极材料LiNiMnO(X=0.05,0.1,0.2).XRD数据表明当掺杂量较小的时候,材料有着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当X=0.2时,其材料中有杂质相.充放电测试表明掺杂镍后,材料的初始容量都降低.其
纳米TiO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对其制备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引起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论文用水热晶化和常压晶化的方法低温制备出了晶粒度小、晶型可调的纳米TiO.在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该文通过XRD、TG-DTA、TG-DSC、TEM等现代化的分析手段,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胶体的形成条件及前驱液浓度、晶化条件、陈化时间、表面活性剂包覆、阳离子掺杂对产品的晶粒度
学位
本研究从大仓鼠的肺细胞组织总RNA中,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β2AR基因全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与NCBI上报道的5种动物的β2AR基因具有87.8%~96%的同源性,表明该基因属于β2AR家族成员,大仓鼠β2AR基因序列长度为1254bp,编码417个氨基酸。本研究将β2AR全长基因(β2AR)、N端和(或)C端截短的4个不同长度的片段(β2AR62,β2AR62-31
学位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缓解放射性肺纤维化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MFB)活化的相关性。  方法:(1)采用TGF-β1诱导NIH3T3细胞形成体外MFB活化模型,应用RT-PCR检测Col-I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Col I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α-SMA(MFB标志物)、p-Smad3、Smad3、p-Erk和Erk等蛋白表达变化;(2)C57BL/
目的:探讨FW-04-806协同Ganetespib体外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Ganetespib单药、FW-04-806单药、两药联合以及17-AAG联合FW-04-806用药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BT-474、MDA-MB-453细胞增殖的作用;(2)通过ComPusyn软件计算Ganetespib联合FW-04-
学位
目的:探讨FW-04-806协同Ganetespib体外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Ganetespib单药、FW-04-806单药及其联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Bcr-Ab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和耐Imatinib的K562/G01的增殖抑制作用;(2)ComPusyn软件探究FW-04-
学位
近年来,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纳米粒子,成为材料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复合纳米材料是在对单一的纳米粒子有着初步的研究后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的纳米材料的缺陷,有些复合纳米材料比单一的纳米材料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铂纳米粒子(PtNPs/GO)复合材料的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了一些分子物质与该复合材料的作用机制,并且通过该机制建立了不同的逻辑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