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和DDT对HepG2细胞氧化应缴和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纳米二氧化钛(nanoparticle titanium dioxide,Nario-TiO2)是纳米材料的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抗菌、自洁净、抗老化等功效,在化妆品、功能纤维、塑料、油漆等领域广泛使用。通常情况下Nano-TiO2被认为是相对低毒的化合物,但是近来大量研究显示了Nano-TiO2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作用。DDT又称滴滴涕,外观为白色晶体,为有机氯农药的一种,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防治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疾病危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DDT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能在动物脂肪内蓄积。以Nano-TiO2作为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DDT的方法,因其能在光照的条件下,将DDT完全降解成为无毒的无机物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Nano-TiO2在降解DDT的过程中,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现有的文献较少。因此,研究Nano-TiO2和DDT的联合作用评估Nano-TiO2对人体健康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拟通过观察不同粒径Nano-TiO2和DDT联合染毒对HepG2细胞抗氧化功能和DNA损伤的影响,探讨不同粒径Nano-TiO2和DDT的毒理学效应,为Nano-TiO2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细胞模型的建立:生长良好的HepG2细胞,分别加入1μg/mL的50nm或120nmTiO2,0.1、1、10μ mol/L的DDT,以及上述各浓度的Nano-TiO2和DDT联合作用,1mL/L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细胞染毒时间为24小时。  2细胞形态学观察: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Nano-TiO2和DDT单独或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的组织形态的改变。  3细胞活性检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Nano-TiO2和DDT单独或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细胞氧化损伤的测定:通过检测HepG2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评价Nano-TiO2和DDT单独或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5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测定:运用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DCFH-DA)作为荧光探针,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Nano-TiO2与DDT单独或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6细胞DNA损伤的测定: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检测各组DNA损伤,评价Nano-TiO2与DDT单独或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7细胞DNA修复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测定DNA修复酶MTH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价Nano-TiO2与DDT单独或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DNA损伤后修复能力的影响。  结果:  1 Nano-TiO2和DDT对HepG2细胞形态的影响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显示:正常培养的HepG2细胞为菱形,贴壁伸展紧密生长,折光率高,增殖旺盛。经染毒处理后,细胞数减少,细胞皱缩为圆形、折光率减弱,贴壁能力下降,多数脱落漂浮于培养液中。  2 Nano-TiO2和DDT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Nano-TiO2和DDT单独及联合作用时,除了DDT0.1μ mol/L组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DDT单独作用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存活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r为-0.9309。  当DDT为0、0.1、1、10μ mol/L时,50nmTiO2组存活率低于120nmTiO2组,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Nano-TiO2与DDT联合染毒时,DDT10μ mol/L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3 Nano-TiO2和DDT对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3.1细胞内MDA含量的改变  Nano-TiO2和DDT单独及联合作用时,除了DDT0.1μ mol/L组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均可使MDA含量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DDT单独作用时,随着浓度的增加,MDA含量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r为0.9729。  当DDT为0、0.1、1μ mol/L时,50nmTiO2组MDA含量显著高于120nmTiO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当DDT为10μ mol/L时,50nmTiO2组MDA含量高于120nmTiO2组,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Nano-TiO2与DDT联合染毒时,MDA含量都分别比单独染毒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二因子析因分析,二者混合染毒有交互作用(P<0.05)。  3.2细胞内SOD活力的改变  Nano-TiO2和DDT单独及联合作用时,各组均可使SOD活力降低,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DDT单独作用时,随着浓度的增加,SOD活力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r为-0.8476。  当DDT为0、0.1、0、10μ mol/L时,50nmTiO2组SOD活力显著低于120nmTiO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ano-TiO2与DDT联合染毒时,SOD活力都分别比单独染毒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二因子析因分析,二者混合染毒有交互作用(P<0.05)。  3.3细胞内GSH-Px活力的改变  Nano-TiO2和DDT单独及联合作用时,除了DDT0.1μ mol/L组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均可使GSH-Px活力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DDT单独作用时,随着浓度的增加,GSH-Px活力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r为-0.8571。  当DDT为0、0.1、1、10μ mol/L时,50nmTiO2组GSH-Px活力显著低于120nmTiO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ano-TiO2与DDT联合染毒时,GSH-Px活力都分别比单独染毒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二因子析因分析,二者混合染毒有交互作用(P<0.05)。  4 Nano-TiO2和DDT对HepG2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Nano-TiO2和DDT单独及联合作用时,除了DDT0.1μ mol/L组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均可使ROS水平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DDT单独作用时,随着浓度的增加,ROS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1。  当DDT为0、0.1μ mol/L时,50nmTiO2组ROS水平高于120nmTiO2组,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当DDT为1、10μ mol/L时,50nmTiO2组ROS水平高于120nmTiO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ano-TiO2与DDT联合染毒时,ROS水平都分别比单独染毒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二因子析因分析,二者混合染毒有交互作用(P<0.05)。  5 Nano-TiO2和DDT对HepG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Nano-TiO2和DDT单独及联合作用时,各组均可使Olive尾矩增加,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DDT单独作用时,随着浓度的增加,Olive尾矩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r为0.8416。  当DDT为0、0.1、10μ mol/L时,50nmTiO2组Olive尾矩大于120nmTiO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DT为1μ mol/L时,50nmTiO2组Olive尾矩大于120nmTiO2组,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Nano-TiO2与DDT联合染毒时,Olive尾矩都分别比单独染毒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二因子析因分析,二者混合染毒有交互作用(P<0.05)。  6 Nano-TiO2和DDT对修复基因MTH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Nano-TiO2和DDT单独及联合作用时,除了50nmTiO2组和120nmTiO2单独处理组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均可使mRNA表达水平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DDT单独作用时,随着浓度的增加,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r为0.9218。  当DDT为1μ mol/L时,50nmTiO2组mRNA表达水平高于120nmTiO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DT为0、0.1、10μ mol/L时,50nmTiO2组mRNA表达水平高于120nmTiO2组,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Nano-TiO2与DDT联合染毒时,mRNA表达水平都分别比单独染毒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二因子析因分析,二者混合染毒有交互作用(P<0.05)。  结论:  1 Nano-TiO2和DDT单独或联合作用时,可以使HepG2细胞受损,存活率降低。  2 Nano-TiO2和DDT单独或联合作用时,可以使HepG2细胞的抗氧化功能受损,机体出现氧化应激。  3 Nano-TiO2和DDT单独或联合作用时,可以诱导HepG2细胞发生DNA损伤。  4随着Nano-TiO2粒径的减小,对HepG2细胞的损伤作用有增强的趋势。  5 Nano-TiO2和DDT联合作用与Nano-TiO2或DDT单独作用相比,对HepG2细胞的损害作用有增加的趋势,表现为交互作用,但是否为协同效应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是师资管理的教育主体和核心,在师资管理过程中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维持教师主体的心理平衡,有利于激发教师个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促使师资管理工作在动态发展中获得平衡支点,从而保障师资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关键词:师资管理 心理平衡 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96-02     师资管理是现代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
摘 要:“看得见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必注重生命体验,并以生命体验贯穿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以生命体验促进道德学习个体独特的精神成长;以生命体验契合道德教育的持续积淀过程;以生命体验的最高境界实现道德教育目标。  关键词:道德教育 生命体验 德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98-02     传统的道德教育是“看不见学生”的重社会需要轻学生需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本文初步论述了四种高职教学方法,希冀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4-02     一、概述     我国的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至今已有20余年,从无
摘 要:本文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讨论,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探讨,力图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突破传统,实现新的转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2-02     随着时代的变革,国际间交流与
摘 要:文章试图将“云服务”的理念与未来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服务相整合,从信息化教育平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云服务”的概念和特点,最终提出建立“按需索取”的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大胆设想。  关键词:云服务 信息化教育平台 职能 “按需索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7-03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大量各式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自身状况有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研究,阐明在信息时代教师需要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教学素养和技术水平,从而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时代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0-01     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背景:   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常见病类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脑卒中更是排于此类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