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对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呼唤,作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与阻碍。综合讨论分析,本研究将问题聚焦于如何评价初中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这一主问题。具体而言可分为4个子问题:当前评价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研究的现状如何,其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初中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如何通过案例研究来进行实践探索?怎样运用初中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评价结果?随后按照“分析——建构——试测——修正——正式应用”的思路,综合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展开量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首先,综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掌握当前有关量表设计与应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问题。并确定从课堂观察的角度切入,编制适用于课堂观察的初中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评价量表,并展开量表的应用研究。其次,是量表的研制过程。先确定量表的基本要素,由猜想与假设的主体、猜想与假设的过程、猜想与假设的内容三大要素组成。随后按照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量化赋分的步骤,得到量表的初稿,并设计了工作单、课堂观察记录表,作为量表应用时的辅助工具。随后对量表进行了两次试测和一次修正,最终确定了初中生猜想与假设能力PTA评价量表,并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分析,结果良好,表明量表可以开展正式的应用。再次,在运用量表评价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时,通过课后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多角度收集信息,以求能准确反映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水平。笔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的课堂案例进行详细的结果分析,并对这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初中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水平的现状、问题,发现:初中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一般等等。并从学生的认识、教师的态度、课前的预习、学生的课堂心理、猜想与假设环节的时长、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建立猜想与假设的机会共7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得出评价量表提升初中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水平的策略:1.量表前置策略;2.量表后置策略;3.量表前生策略;4.量表后生策略。并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阐明了这四种策略的可行性和异同点。因此,通过本研究所研制的评价量表的应用,反映出该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判定初中生猜想与假设能力水平,又能提升相应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