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农业集约化的压力逐渐加大,加之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耕地面积少,且耕地基础地力低,单靠基础地力无法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迫在眉睫。农业化肥的投入数量和施用强度不断提高。尽管化肥对于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和谐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其过量施用已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们身体健康等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农业集约化的压力逐渐加大,加之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耕地面积少,且耕地基础地力低,单靠基础地力无法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迫在眉睫。农业化肥的投入数量和施用强度不断提高。尽管化肥对于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和谐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其过量施用已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们身体健康等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015-2016年,农业部及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严格化肥农药的管理。现阶段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包括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散小农等。其中,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程度较高,对化肥的使用较为规范,而分散农户普遍存在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化服务的问题,相对于前两者,其化肥施用行为规范性不足。
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的导论主要交代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第二章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评述。第三章阐述中国化肥的使用现状及其对农业的功能,还有过量使用的危害。第四章对被调查农户施肥行为及购买行为统计。第五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农户水稻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第六章为对策分析,第七章为结论。
其他文献
生猪规模养殖日益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在缓解城乡居民猪肉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压力增大、资源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加剧、疫病风险持存、市场波动较大、养殖效率低等问题与挑战。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相关学者研究和现行政策指出我国未来在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过程中,应探索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生猪“适度养殖规模”是动态值,在不同地区、发展时期及养殖主体之间,应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探索生猪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而实现脱贫的主要路径还是要依靠产业,各地根据资源禀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日渐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产业,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宁夏作为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区域与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高度重合,因此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中国淡水鱼池塘养殖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淡水鱼养殖模式的合理选择是实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部分水产养殖主产地区形成了高密度放养单一品种的精养模式并得到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因其可能的资源利用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选择中国鲫鱼主产区江苏盐城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的鲫鱼精养养殖户和具有代表性的鲫鱼混养养殖户为研究对象,从“提升生产效率——
2010-2015年吐鲁番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5.37%,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2.80%,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差异逐年增加。2015年末,农村富余劳动力5.14万人,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很大程度受限于其文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吐鲁番地区人才岗位的需求。面对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问题,吐鲁番地区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并向第二、三产
对于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来说,农业园区“走出去”是重要部分之一,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的重要途径,给农业转方式和调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园区境外合作发展成为了“一带一路”中的核心焦点,推动了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园区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农业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充分发挥企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
棉花栽培技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知识和经验。但到目前为止,由于自然、地理、资源、市场等因素的不同,棉花栽培技术的技术经济效率如何判定,至今仍未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探索棉花栽培管理过程的问题及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问题成为热点。 本文在分析文献、查阅第六师近年统计年鉴、咨询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第六师的棉花生产、收获、加工、销售等现状进行概括总结
生活垃圾作为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快速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的同时,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善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更是首当其冲。如何根据各地情境,设计配套的生活垃圾管理政策,以诱导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进而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当下中国环境管理转型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当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低于发达国家且增长缓慢,并未恢复至“三聚氰胺事件”前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减少,对进口乳制品消费依赖持续增加。本文利用了CHNS(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大样本面板数据,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前后,乳制品消费影响因素;同时,本文利用浙江、湖北、河北、广东和四川等5省1278位消费者调研数据,从消费信心角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