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六师棉花宽膜与窄膜种植模式的技术经济分析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栽培技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知识和经验。但到目前为止,由于自然、地理、资源、市场等因素的不同,棉花栽培技术的技术经济效率如何判定,至今仍未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探索棉花栽培管理过程的问题及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问题成为热点。
  本文在分析文献、查阅第六师近年统计年鉴、咨询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第六师的棉花生产、收获、加工、销售等现状进行概括总结,探寻棉花生产中的问题。通过对第六师棉花两种种植模式(宽膜一膜六行种植模式,窄膜一膜四行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考虑投入成本、产出结构、要素密集度、要素弹性与规模收益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等方面因素,得出结论。为第六师棉花种植提供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参考。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宽膜一膜六行的棉花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明显,即使在非适宜棉区增产水平也较高。(2)宽膜一膜六行的棉花种植模式增收效果突出,带来增收效果的不是品质的改善导致的价格提高,而是由于单产水平的提高产生的。(3)宽膜一膜六行的棉花种植模式的成本增加,但是其成本增加的对收入降低的影响小于产量增加对收入增加的影响。(4)宽膜一膜六行的棉花种植模式收益性明显提高,在适宜棉区收益增加的较多,在非适宜棉区收益增加的较少。(5)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在适宜棉区提高种植规模,可以促进农户增收,在非适宜棉区提高种植规模,并不能带来农户收益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农户的收益水平。(6)宽膜一膜六行的棉花种植模式进入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增加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暂时不能提高产出水平;窄膜一膜四行的棉花种植模式进入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能提高产出水平。
  为了改进和提高第六师棉花生产效率,本文提出大力推广一膜六行栽培模式,加强模式化栽培技术管理;加大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投入,提高现有棉花的种植技术等建议,以保障改进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生猪规模养殖日益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在缓解城乡居民猪肉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压力增大、资源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加剧、疫病风险持存、市场波动较大、养殖效率低等问题与挑战。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相关学者研究和现行政策指出我国未来在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过程中,应探索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生猪“适度养殖规模”是动态值,在不同地区、发展时期及养殖主体之间,应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探索生猪适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而实现脱贫的主要路径还是要依靠产业,各地根据资源禀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日渐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产业,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宁夏作为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区域与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高度重合,因此
学位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中国淡水鱼池塘养殖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淡水鱼养殖模式的合理选择是实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部分水产养殖主产地区形成了高密度放养单一品种的精养模式并得到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因其可能的资源利用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选择中国鲫鱼主产区江苏盐城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的鲫鱼精养养殖户和具有代表性的鲫鱼混养养殖户为研究对象,从“提升生产效率——
2010-2015年吐鲁番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5.37%,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2.80%,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差异逐年增加。2015年末,农村富余劳动力5.14万人,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很大程度受限于其文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吐鲁番地区人才岗位的需求。面对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问题,吐鲁番地区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并向第二、三产
对于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来说,农业园区“走出去”是重要部分之一,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的重要途径,给农业转方式和调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园区境外合作发展成为了“一带一路”中的核心焦点,推动了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园区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农业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充分发挥企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