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涅·渥特丝推理小说的怪诞书写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典型的类型小说,推理小说在其长期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基本模式,但优秀的作品总是在保留核心要素的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米涅·渥特丝从传统推理小说中汲取养分,在创作中敢于突破类型限制,她的作品常常展现出类型小说中罕见的情感力度与思想深度,表现出较强的文学性,呈现出“怪诞”的独特风格。本文以米涅·渥特丝推理小说的怪诞书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书写内容、呈现方式、意义表征三方面对其作品特质展开探讨。
  绪论部分对推理小说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概括阐述,指出米涅·渥特丝作为类型小说家的不同寻常与作品的怪诞特质,对她的创作情况和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研究其推理小说怪诞书写的创新点、意义和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一章研究米涅·渥特丝推理小说的怪诞书写内容——秩序世界的幻灭。推理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罪案展开的,一般而言,在以秩序为前提的推理小说中,罪案的发生是对秩序的破坏,案件侦破以及随之到位的惩罚是对秩序的维护。但在作家笔下,从案件呈现到案情探寻到案件结果,每一个环节都颠覆人们的一般认识,怪诞人物、怪诞情境、怪诞过程、怪诞结局共同造就了秩序世界的幻灭。
  第二章研究米涅·渥特丝推理小说的怪诞呈现方式——类型形式的革新。传统推理小说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式,注重悬念结构的搭建,以悬念的消解为结局;传统推理小说也表现出“反抒情性”的特征,追求理性、客观。而米涅·渥特丝倾向于消解悬念结构的同时重置新的悬念,以不确定的结尾颠覆推理小说结局定论的法则;另外,她的小说以感性思维变异理性逻辑,使原本应当客观的侦探推理小说流露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与主观色彩。
  第三章研究米涅·渥特丝推理小说的怪诞意义表征——直刺现实的畸病。传统推理小说往往侧重于以解谜的方式展现人类的心智,带给人们抽离的安慰,并不进行过于严肃沉重的思考。但米涅·渥特丝的推理小说选择以怪诞的书写直刺自我、家庭、社会的畸病,暴露真实的创伤,唤醒生存的焦虑,引发现实的思考。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社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国际、国内情况也发生了广大而深刻的改变,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来自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遇上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逻辑》一书中认为,在组织或团体的集体行动中,个人往往经过理性的计算,而采取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行为,从而影响组织集体行动的顺利开展。造成“搭便车”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因为集体行动的目标所创造的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组织成员可以不用负担成本便可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对于克服组织集体行动的困境,奥尔森与认为采取选择性诱因和减少团体的成员数量是克服“搭便车”以及确保组织集体行动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但其运行又与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虚拟经济的产生既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新因素,也给经济学界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我国,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更是肯定和鞭策了这一经济事物的理论研究。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改革成效的关键在于“城”与“乡”如何协调与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而
学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构建和谐社区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社区党组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背景,以城市社区党组织及其工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地调查,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社区党组织现
学位
知识分子,古希腊称之为智者,柏拉图的航船喻赋予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智慧和理性内涵。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架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和难点。伴随着全球化,我国农村和知识分子之间出现了彼此的疏远。在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则孕育着知识分子重归农村,发挥理性推动力的现实语境。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着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
张文虎,字孟彪、啸山,笔名天目山樵,华谷里民,江苏南汇周浦镇(今属上海市)人。精於版本校勘、名物训诂、音韵乐律、中西算术,一生不求闻达,轻贱科举。坐馆金山钱氏前後达三十年,专事校勘。同治二年(1863)应曾国藩之聘,助曾国荃校刊《王船山遗书》。同治三年(1864)至金陵,留金陵书局校刻十三经、正史,而於《史记》三家注考索尤深,撰《札记》五卷。同治十二年(1873),以老请辞,归居复园。晚年纂修光绪
学位
《四库全书》提要之价值历来为人们重视。但实际上,《四库》提要在书名、作者、版本及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论文选取《四库全书》四书类提要为研究对象。第一章通过汇校四库各类提要、核实《四库全书》底本及参考相关文献,力图考证事实原貌,说明各提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相关提要进行补正。同时对於前人撰写的《四库全书》提要补正文字言之有误、言之未及处,进行纠补。第二章首先详细考述了上章中个别的复杂问题,对张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