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构建中城市社区党组织作用研究--以重庆市若干社区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构建和谐社区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社区党组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背景,以城市社区党组织及其工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地调查,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社区党组织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达到发挥社区党组织各项作用的目的。这是社区建设研究领域和基层党建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在实践和理论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相对于实践较为落后,实践又急需理论的支撑。因此,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作用的研究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和较为重要的价值。
  本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背景,以重庆市城市社区党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样本,展开实地调查研究,概括提炼出一般性的认识和结论。正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论述;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主要包括本文可供参考、借鉴的相关理论及社区党组织作用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社区党组织概念做了进一步厘定,并拟定了城市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内涵。
  第三部分为社区党组织现状研究。是将笔者调研的6个城市社区党组织基本情况及党组织工作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
  第四部分为限制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在分析第三部分重庆市和谐社区构建中党组织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因素,并作出简要的分析。
  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是根据文章第三、四部分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和措施,力图通过多种建议,充分发挥出社区党组织的各项作用。
  第六部分为结语。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社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国际、国内情况也发生了广大而深刻的改变,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来自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遇上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逻辑》一书中认为,在组织或团体的集体行动中,个人往往经过理性的计算,而采取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行为,从而影响组织集体行动的顺利开展。造成“搭便车”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因为集体行动的目标所创造的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组织成员可以不用负担成本便可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对于克服组织集体行动的困境,奥尔森与认为采取选择性诱因和减少团体的成员数量是克服“搭便车”以及确保组织集体行动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但其运行又与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虚拟经济的产生既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新因素,也给经济学界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我国,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更是肯定和鞭策了这一经济事物的理论研究。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改革成效的关键在于“城”与“乡”如何协调与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