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狄更斯小说的电影改编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x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狄更斯小说的电影改编做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狄更斯在他的文学世界中充分展示了一个民族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诸多苦痛,对社会的批判、对道德的弘扬和对人性的探索构成了他小说思想内容的主体.正是其小说所承载的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技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从业者.本文试图分成三个部分来论述狄更斯小说的电影改编,阐述从小说向电影转换的过程中由于表达媒介的不同而导致的种种转换,以及同一小说不同改编本的异同.第一节力图从宏观上对狄更斯小说的百年电影改编历程进行一次历时性的描述.第二节从媒介转换的角度论述狄更斯小说电影改编的艰难过程.第三节力图结合具体的作品来比较狄更斯的同一部小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搬上银幕时因时代、个人审美观等诸因素的差异而呈现出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鲁迅小说的诗性特征:音乐性、抒情性、形象性。首先,文章从叙述时间、情节结构、节奏与主题的协调及复调特征等方面对鲁迅小说的音乐性进行分析、阐述;其次,作者将鲁迅
余华是我国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是先锋小说作家中最具才华、最有个性且风格独异的一位作家。他长期生活在江南一个闭塞的小县城里,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个体感悟,这些人
作为在新时期成名的知青作家,叶辛曾经以《蹉跎岁月》赢得了广大读者,特别是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一代人的共鸣.他在小说中对知青一代人命运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思考,并以文学方式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余华无疑是最具先锋意识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开拓出一个新的审美艺术空间,将读者带进一个全新的小说世界.该文从作品入手,以分析和感悟为主,旨在从叙
本文运用文艺心理学有关理论,从作家的体验入手,通过童年经验、体验与艺术个性这三个方面对萧红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归纳出萧红的人生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
“现代评论”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以欧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复杂的、多层次的政治文化流派,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潮流派的源头。本文拟按恩格斯关于“美学观点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