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佐剂对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毒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成员。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其中猪为其贮存宿主,疫苗接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手段,且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但2011年以来国内伪狂犬病疫情再度大面积爆发,新的流行毒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导致现有疫苗不能对新毒株的感染提供完全保护,因此有必要研制针对新流行毒株的疫苗。本研究拟采用基因缺失株rPRV-AH-gI-/gE-和rPRV-AH-gI-/gE-/g C+为疫苗毒株,MONTANIDE Gel 01(水佐剂)、MONTANIDE ISA 201 VG(油佐剂)为佐剂,分别制备两种缺失毒株的水佐剂灭活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并以某商品化伪狂犬病灭活疫苗为对照,以评价其对小鼠和猪的免疫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RV-AH、rPRV-AH-gI-/gE-、rPRV-AH-gI-/gE-/g C+三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将经鉴定的三种病毒分别接种BHK-21细胞,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取样测定其TCID50,绘制3种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PRV-AH-gI-/gE-、rPRV-AH-gI-/gE-/g C+与亲本株PRV-AH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3种病毒的最高滴度分别为:10-8.44/m L、10-8.76/m L、10-8.69/m L。将重组病毒rPRV-AH-gI-/gE-、rPRV-AH-gI-/gE-/g C+分别在BHK-21细胞上连续传20代,分别提取第4、8、12、16、20代的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两种重组病毒均未出现基因丢失,表明两种重组病毒遗传稳定性良好。2.rPRV-AH-gI-/gE-与rPRV-AH-gI-/gE-/g C+灭活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力评价以rPRV-AH-gI-/gE-和rPRV-AH-gI-/gE-/g C+为疫苗毒株,MONTANIDE Gel 01、MONTANIDE ISA 201 VG为佐剂,分别制备出病毒含量为105 TCID50/100μL和106TCID50/100μL的水佐剂灭活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取每种疫苗100μL分别免疫小鼠,首免后4周加强免疫一次,同时以106 TCID50/100μL剂量的某商品化伪狂犬病灭活疫苗免疫组为阳性对照,以100μL DMEM为阴性对照;免疫后间隔一定时间分别采血,测定血清中和抗体;二次免疫后4周用100 LD50 PRV-AH毒株进行小鼠攻毒,对攻毒后死亡及处死的小鼠进行解剖,采集脑、肝、脾、肺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病变观察。结果表明106 TCID50免疫组中和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均优于105 TCID50免疫组,水佐剂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及免疫保护率均优于油佐剂疫苗组。其中106TCID50 rPRV-AH-gI-/gE-/g C+、rPRV-AH-gI-/gE-水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保护率均为100%,而某商品化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组免疫保护率为87.5%;与商品化灭活疫苗组相比,106 TCID50 rPRV-AH-gI-/gE-/g C+免疫组脑、肝、肺组织病变更轻微,且水佐剂灭活疫苗组优于油佐剂灭活疫苗组。3.rPRV-AH-gI-/gE-和rPRV-AH-gI-/gE-/g C+灭活疫苗对猪的免疫效力评价用107 TCID50 rPRV-AH-gI-/gE-/g C+、rPRV-AH-gI-/gE-株水佐剂灭活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实验猪2次,间隔4周,同时以107 TCID50某商品化伪狂犬灭活疫苗做阳性对照组,以1 m L DMEM为阴性对照;免疫后间隔一定时间分别采血,测定猪只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二免后6周以106 TCID50PRV-AH对免疫猪进行鼻腔攻毒,于不同时间点采集鼻拭子,测定猪群的排毒情况。结果表明,rPRV-AH-gI-/gE-/g C+水佐剂灭活苗诱导猪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商品化疫苗和rPRV-AH-gI-/gE-灭活疫苗,与商品化疫苗组及未免疫攻毒对照组相比,rPRV-AH-gI-/gE-/g C+、rPRV-AH-gI-/gE-水佐剂灭活疫苗均可以大大减轻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但所有疫苗均不能有效阻止猪体野毒感染的排毒。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了rPRV-AH-gI-/gE-/g C+、rPRV-AH-gI-/gE-水佐剂灭活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并评价了疫苗对小鼠及猪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毒株的水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均优于油佐剂灭活疫苗,且rPRV-AH-gI-/gE-/g C+水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优于rPRV-AH-gI-/gE-水佐剂灭活疫苗及商品化灭活疫苗,有望作为一种良好的疫苗候选株用于PRV新流行株的防控。
其他文献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重大禽类传染病,被我国列入一类动物疫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ifer,RA)引起的一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被我国列入二类动物疫病。目前,AIV、RA的检测方法存在过程冗长、灵敏性差、易交叉污染或受仪器设备限制等缺点。因此,需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2年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列为A类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目前,我国防控CSF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猪场常见的产科疾病,主要是由一些病原微生物侵入或者烈性传染病继发感染引起的母猪子宫黏膜表层或深层的炎症,从而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对现在很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多西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广泛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治疗中,目前,多西环素在我国已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与治疗,尤其在治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布氏杆菌及支原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寄生在鸡体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常引起雏鸡大量死亡,育成鸡发育受阻,蛋鸡产蛋率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对养鸡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卡氏住白细胞虫R7基因编码第二代裂殖体(second-generation schizont,2GS)的外膜蛋白,R7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抗2GS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根据卡氏住白细胞虫R7基因和ps YNO-1表达载体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性疾病综合症。A型流感病毒造成危害最大,且最易变异,能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因此难以控制。1878年首次报道在鸡群中暴发了禽流感,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家禽的健康,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禽流感诊断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运用
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为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成员。现在犬群中稳定流行的主要有马源H3N8亚型CIV和禽源H3N2亚型CIV。CIV感染犬后,能引起犬只体温升高、咳嗽流涕、精神沉郁及食量减少等临床症状,严重的患犬会产生继发感染并最终导致死亡。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多,伴侣动物与人类接触的机会也不断增加,犬作为流感病毒可能的“天然混合器”,感
H5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体较多,但流行于我国南方家禽中主要以H5N6亚型为主。2013年,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老挝首次出现,随后在我国野生和家养水禽中逐渐开始流行。截止至2019年2月,我国共发生30起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扑杀约66万只鸡。2014年5月,我国四川省报道了第一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截止至2019年2月,我国有23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因此,该病
鸡球虫病(Coccidiosis)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引起的原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集约化养鸡业最为多发、危害严重,并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本研究以在养鸡生产上引起巨大损失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为研究对象,对毒害、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疫苗株的不同首免剂量,单一种疫苗株免疫以及混合种疫苗株免疫进行免疫效果对比,分析毒害艾美耳球虫与堆型艾美耳球虫用时免疫是否有相互影响,为鸡球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动物感染弓形虫后,非常容易引起流产、死胎等临诊症状,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人常因食用了含有弓形虫的食品而感染,因此在畜牧业以及食品安全方面,弓形虫的监测与防控十分重要。对弓形虫病的准确诊断是有效防控弓形虫病的前提,组织涂片染色等传统病原学检查费时费力且检出率低下,且为死后诊断;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主要检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是重要的观赏植物,主要用于花台、花境的造景。叶色是观赏植物的重要观赏特性之一。研究影响叶色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叶色形成机制报道还非常少。RNA甲基转移酶(TRMT61A)是负责RNA腺嘌呤上N1位置上的甲基化;假尿苷合成酶(PUS)是负责断开RNA中尿嘧啶(U)中的N1-C1键后建立新的C5-C1键,最终形成假尿苷(Ψ)。TRMT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