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平原是我国大陆砷中毒的典型区域。病区主要包括19个乡镇,各村镇病情轻重差别悬殊。根据高砷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各个典型的地质地貌单元,选择砷污染严重的地区及发病区,在河套平原首次建立典型剖面,在典型剖面上系统地采集水土样品,进行岩相古地理和地球化学分析,开展砷污染地区和非砷污染地区的对比分析,总结地下水砷污染的模式,研究地下水砷污染机理。本次研究分别在杭后-临河、五原县-乌拉特前旗西小召、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布置三条典型剖面,沿地下水流向布置,穿越山前冲洪积平原和黄河冲湖积平原(大黑河冲湖积平原)两个重要的地貌单元,北起阴山大青山南麓,南北贯穿河套平原,南至黄河北岸。在各典型地貌单元取样研究,将地质环境特征和地下水砷分布规律联系起来,宏观分析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排泄路径上影响砷富集迁移的一系列化学组分,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砷富集变化特征和高砷地下水的吸附释放机理,这对整个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结合三个典型剖面的研究结果,圈定出河套平原三大砷中毒地区——杭锦后旗、五原以及土默特左旗的高砷分布范围。2、对河套地区砷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地质、水文等多方面资料,可得出河套平原的砷来源是多种因素结合造成的结果。3、根据三条典型剖面的水化学资料分析得出,河套平原As3+占总As的比例远远大于As5+所占的比例。C(As3+)/C(As5+)与总As的浓度呈正相关性。4、经试验结果可推测砷和HCO3-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认为河套地区高砷水为HCO3型水。5、高砷地下水中,砷的存在形态主要为H3AsO3和HAsO42-。6、吸附解吸是砷迁移和释放的主要行为,其主要的吸附剂是粘土矿物和Fe的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