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轨道理论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shh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行业,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其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医药制造产业的上市公司集中了全行业相当数量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充分代表了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着医药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状况,研究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局限于运用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二是未考虑医药制造产业技术驱动型的产业特点;三是未考虑医药制造产业的子行业的特点,医药制造产业的三大子行业传统中药、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在产业组织结构、核心技术、生产工艺等极不相同,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技术轨道理论阐明我国医药制造业所处的技术轨道阶段和特征,从技术轨道的视角对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理论研究,对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技术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有利于从技术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研究医药制造产业,有利于把握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律,同时也为政府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证过程中,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选取沪深两市56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4—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医药制造业所处三条技术轨道下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及诸能力进行全面评价;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诸因子及经营绩效总得分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及五方面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对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化学医药制造业的技术轨道趋于技术极限,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多数处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经营绩效的中等水平,其优势在盈利能力方面。   (2)传统中药制造业的技术轨道已经达到极限,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多数处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经营绩效的下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发展一般。   (3)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技术轨道处于成长时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随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优势在成长能力方面。   本文最后在讨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本研究在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同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以及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行社数量急剧膨胀,但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本文从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和旅行社产品与竞争特点入手展开研究,发现旅行社
本文主要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解读能力角度出发,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解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并体现在自己的选股偏好上。本文从两个角度表示会计信息质量,并分别对此
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今天,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取得并不完全在于单个企业的突出能力,而是取决于整条供应链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竞争力。与
学位
企业获取与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在企业新产品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户参与已成为企业获取用户信息并将其整合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品牌虚拟社区的出现又给企业提供了一种维护用户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虚拟品牌社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用户的品牌体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关注商品和服务转向关注用户的体验,虚拟品牌社区是用户获得品牌体验的重要
该论文的主题是对公司治理中关于集团治理的研究。企业经过兼并重组,不断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因此,研究集团治理问题就非常重要。北京金泰公司是一家大的国有集团公司,强化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