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伯家的苔丝》与《远离尘嚣》中体现的女性伦理观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多利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对当时的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维多利亚妇女生活在以男女不平等为特征的时代。在19世纪,女性被定义为忠诚温顺,附属于男性的形象。社会观念也认为她们必须是纯洁干净的。那个时期的道德标准在许多方面都压制女性的自由与自我发展。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心按照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生活的女性形象。在他们眼里,女人应该是谦虚的,纯洁的并且要全心全意地照顾她们的丈夫。然而,哈代与这些作家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具有独立个性,勇于挑战传统的女主人公。但是,这些角色极不符合父权社会对妇女形象的要求,引发了众多批评和争论。大家都关注哈代在塑造这些人物时的构思及这些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出来的哈代的女性伦理观。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伦理批评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研究哈代小说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即苔丝和巴斯谢芭并分析哈代的女性伦理观在她们身上的体现。   本论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两部小说及两位女主人公,即苔丝和巴丝谢芭。第二章论述本论文所运用的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女性主义伦理学。第三章通过分析苔丝和巴丝谢芭迥异于维多利亚传统女性的特点,来揭示作品中体现的女性伦理思想。第四章旨在探究哈代的女性伦理思想的形成原因。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虽然哈代极力在小说中表现出对受压迫的女性的同情,唤醒人们对女性的关怀并消除对妇女的压迫,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仍然拥护保守的维多利亚女性伦理标准。
其他文献
一个完整的语篇包括两部分:元语篇和主语篇。元语篇是关于语篇的语篇,它不是命题的内容,而是用来连接和组织命题,表达作者对命题的态度,并与作者进行交流。元语篇又包括篇章元语篇
出生于爱尔兰的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和“为艺术而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其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被认
丹尼尔·笛福和托马斯·哈代都是英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各自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和《德伯家的苔丝》中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以失足女性为
长期以来,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言语本身,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集中在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对非言语交际能力的
语境是确定语义的重要因素。语境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的嬗变。认知语境对众多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比如:隐喻。隐喻是当代语言学和其他许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科
学位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习语的理解和运用一直是衡量和测试语言能力的一项基本标准。但习语数量众多,意义很难把握,因此习语一直是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语文词典的主要目的
学位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对世界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有生之年她的作品并未得到批评家和出版商的青睐,但在她去世后,她的诗歌却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意
学位
本研究在哲学诠释学视角下,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英译为例,论证翻译主体间性的本质乃“视域融合”。“视域融合”为哲学诠释学之核心概念,用之概括翻译主体间性,则包含以下命题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韩两国之间翻译也成为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翻译才能够传递信息、相互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