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需求下考虑到旅行时间可靠度的路径选择行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合理的路径选择行为模型,应该综合考虑到出行者在选择出行路径时的交通网络环境、出行者的选择行为特征,并且构造出的模型必须在复杂度上适于求解。本文所构造的路径选择行为模型是基于随机用户均衡准则,其中交通网络环境是需求随机的随机性网络,路径选择是混合策略的行为模式,出行者根据策略中各路径的选择概率随机选择出行路径,这种随机行为又增加了网络的随机性,使得路网流量、旅行时间一直处于随机变化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不确定网络中,出行者对旅行时间可变性的反应则体现在对旅行时间可靠度的要求,即准时到达目的地的概率。本文引入了旅行时间预算来表达出行者对旅行时间、以及旅行时间可靠度的要求,并且做为路径选择行为的准则,出行者选择路径的目标是在旅行时间可靠度的保证下最小化自己的旅行时间预算。根据这一系列的选择行为-影响-反馈过程,构造出了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该模型的决定变量是各条路径的选择概率而非流量,因为流量在网络中一直处于随机变化状态,即使在均衡状态下也是,可以说该模型是不同于SUE的真正随机均衡模型。 本文通过自身为凸的间隙函数,将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NCP问题转换为适合于求解的线性等式约束最优化模型,并且用SQP算法求解。利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对单类用户的出行者网络建模,还能将多种不同类型出行者同时存在的网络建模为多类用户混合均衡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出行弹性越高的出行者,其取消出行的概率越高,因此旅行时间预算越少。同时,旅行时间可靠度要求越高的出行者,分配给出行的时间预算越多,并且更愿意选择旅行时间标准差低而均值较高的路径出行,这与出行者的心理实际情形相符合。
其他文献
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phase diversity techinique,PD)利用同时采集到的若干幅图像进行波前探测以及图像重建,其中若干幅图像间通过引入已知的相位差异建立起一定的成像关系。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多条新建客运专线陆续建成运营并融入原有的运输通道内,已成为中长途运输的骨干力量。新建客运专线建成后使原有的运输结构体系发生改变,改善了
文章读到这里,应该可以深刻体会到郎世宁的人生与画作确实非常独特且不简单,我们可以整理郎世宁在东西方美术史上的独特地位:rn郎世宁可能是最早一位成功将东西方绘画风格与
期刊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频谱资源正在呈现愈发紧张的趋势,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频谱资源动态分配、解决频谱资源短缺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本文开展了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状态的研究,力求以指导路面设计与施工,主要研究如下:本文首先根据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了路面结构在双圆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面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受城市空间的制约,改进现有的或建设新的交通控制系统成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在
“缓冲”与“碰撞”rn秦国在本国发展进程中,目光所及的地方始终有两处:往东看是周王朝、中原诸侯国,往西看是戎狄势力.局势演变是一种动态呈现,所以伴随着秦国国力“由弱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