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对食物网的贡献——碳、氮稳定同位素标记实验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研究,包括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等方面,成为了水生生态学中最为有效和重要的研究手段。 本研究应用自然碳、氮稳定同位素探讨了太湖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并在梅梁湾水华爆发期间对部分太湖主要鱼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微囊藻、高等植物及附着生物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表明,δ13C值范围为-28.44‰~-19.88‰,并且在水生生物体内没有稳定的富集现象;δ15N值范围为+12.36‰~+25.68‰,随营养层次升高有明显的富集趋势。梅梁湾δ13C和δ15N值的范围较大,说明了该湖区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其中δ15N值同其它湖泊生态系统相比明显偏高。通过δ13C值发现,微囊藻是鲢、鳙鱼、浮游动物以及摇蚊幼虫的碳源之一;狐尾藻的附着生物与狐尾藻的碳同位素有一定差别。通过δ15N值分析发现,浮游动物为棒花鱼、刀鲚、大银鱼等几种主要鱼类以及秀丽白虾提供了约37%~94%的食物来源。 于2006年11月,应用13C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探讨了太湖微囊藻参与浮游动物食物网的方式和途径。一个上下无底的透明的有机玻璃圆柱(直径1.5m,高1.7m)放在太湖梅梁湾湖区,形成一个分割开的小型生态系统。将标记的适量的微囊藻酸化后倒入圆柱中(106cellsl-1)。采集的样品包括浮游动物、POM和细菌。标记的13C在微囊藻倒入桶中后很快在细菌中表现出来。通过对试验桶中浮游动物、POM和细菌的采集数据得出结论:太湖中微囊藻能够被浮游动物所利用,但是被浮游动物利用的形式尚不清楚,可能是微囊藻碎屑也可能是分解的微囊藻和细菌。细菌可能在微囊藻参与食物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室内模拟实验中,通过对微囊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的标记实验,研究了微囊藻碳源在食物网中的循环。试验过程中采集了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萝卜螺、环棱螺、秀丽白虾幼虾和成虾等,通过δ13C和δ15N值证实了微囊藻的物质和能量均能够被这些水生生物所利用。其中,浮游动物、秀丽白虾幼虾和萝卜螺利用微囊藻来源的物质能量的程度最高,而其他生物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微囊藻的能量。由此可见,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和机制,微囊藻能够被其它水生生物利用可能是一个包括太湖在内的富营养化且其它浮游植物较少的水体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被其它生物利用的微囊藻的机制和形式尚不能确定,微囊藻碎屑和来自微囊藻的细菌对其它生物能量的贡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解微囊藻的细菌可能对微囊藻参与食物网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因为细菌的分解才使得微囊藻更适合其它生物利用。
其他文献
2008年1月、5月和7月份3次对象山港河纯网箱养殖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表层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NH4+-N,NO2——N,NO3——N,PO43——P)的分析,并使用Fick第一定律对该港湾沉积物-
本文以国家973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第六子课题“典型水域生物多样性及渔场动态对海洋物理环境演变的响应”调查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
能提前检测到强风的系统能减少磨损,增加产量。  一种位于风力涡轮机前侧的新型光导纤维激光系统能够测量1000米之外的风速和风向,使得庞大的机器有宝贵的几秒钟时间主动适应强风和风向的突然改变。由位于维吉尼亚州马纳萨斯(Manassas)的初创企业Catch theWind公司研发的该设备可以提高风力涡轮机的效率,并使它们免于发生故障。  该装置可以帮助降低利用风能生产可再生电能的成本。风力涡轮机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