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个道德规范,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也作为一项“帝王条款”体现在现代民法之中,它对于一个社会中人际的协作与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商业信誉失范问题严重,商业信誉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起码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大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直接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实守信不仅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条件。 信誉失范问题所反映出来的看似道德问题,但其本质是体制问题、制度问题,是一种制度安排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既有西方国家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过的相同问题,也有中国所特有的问题,特别是产权制度和政府行为问题。制度之所以能影响“经济人”的选择行为,是因为随着制度的变化会改变他对收益的预期,从而改变其行为决策。在某种制度下,若博弈会重复发生,则人们为了长远利益会更加注重自身的信誉。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的制度,为我国建设一个高信用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就极为关键,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本文从商业信誉失范问题的性质入手,通过对信誉失范问题的现状分析,引出该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危害,指出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信誉问题是一个“非经济问题”。本文从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信誉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讨了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产权与信誉关系、政府及政府管制与信誉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环境才能解决商业信誉失范问题,为我们从实践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本文结合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与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与建议: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政府诚信机制;促进信用中介行业发展,完善信息传输系统;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信誉机制建立和健全;加强道德建设,用非正式制度规则约束失信行为。最后,本文通过分析与评价市场运行中各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对企业和个人的资信评级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重点阐述了个人资信评级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