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实施MBO的可行性及其信托解决方案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者收购(MBO)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通过管理层购买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或资产,实现管理层对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由于我国拥有大量的需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国有企业,作为推动国企改革的途径之一,MBO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本文从MBO的特点出发,结合MBO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现代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并根据相关的数学模型提出只有当制度安排使经营者收入的高低完全依赖于企业剩余时,才能使企业的代理成本最低。据此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有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就MBO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作了深入探讨。同时特别就目前中国企业在实施MBO过程中的一些政策上的限制,结合信托公司自身优势,从以往MBO的收购主体不合法、融资困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MBO的信托解决方案。 最后为了说明起见,本文以大连市一家拟实施MBO的非上市公司为例,就其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如还款资金的来源、还款期限、股权转让价格、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信托公司在其中的作用等多方面做了详细论述,并得出结论认为信托公司是目前解决我国企业实施MBO所面临诸多难题的最有效的机构。
其他文献
面对全球化竞争,为了提升激励约束机制,中国许多企业开始研究或试行股票期权等权益激励模式.然而现行权益激励模式本身存在着缺陷.文献表明更有效的权益激励模式应是重视人力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充分利用企業资源,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企业资源的利用特别是校内利用方面,方式和效率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从高职营销专业企业资源校内利用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企业资源利用低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营销专业企业资源校内利用的可行性途径。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企业资源校内利用现状  (一)合作企业数量多,来校服务企业数量少  很多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