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的外语教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都有了十足的进步之后,大学英语却越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大多数的院校的英语教学都以基础英语为主,然而却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中小学与大学外语教学严重脱节是问题之一。刘润清(2010)提到“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了,大学里还教普通英语就难以再混下去了”。学生普遍对大学英语学习懈怠,他预料在几年之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是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道路。大学英语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需求,并了解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本研究运用了专门用途英语对于话语能力的阐述,即Bhatia(2004)提出的在专业实践中存在着话语能力,应从文本能力、体裁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考虑在实际中对英语的应用。作者运用话语能力的分析模型,通过对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英语的应用需求分析,概括出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掌握的话语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国内现行的一套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中所体现的话语能力,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否能够满足毕业生对于英语的切实需求提供佐证。本研究以地处中国内陆的重庆和成都的79名外资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采用五级量表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同时选取了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丛书,随机抽取的其中六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们对于三个层次的话语能力都有较高需求。需求分析显示,学生对文本能力的需求大(平均值为4.072,标准差为0.9),文本能力是一切话语能力的基础,任何形式的其他能力都是建立在足够大的词汇量上,对各种基本句型和复杂句型的数量掌握上,以及各种语用知识上。社会能力最为重要(平均值为4.150,标准差为o.90),学生通过言语表达社会身份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与工作相关的体裁,掌握这些体裁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不可或缺。本研究发现,文本能力是体裁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从专业词汇、句子结构和翻译技能三个方面来体现毕业生的文本能力。本研究认为,掌握专业词汇最为重要(平均值为4.27,标准差为0.88),其次是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平均值为4.22,标准差为0.76),最后才是对句型的掌握(平均值为3.73,标准差为0.97)。本研究将体裁能力归为两大类:读写体裁和听说体裁,其研究发现,掌握读写体裁(平均值为4.24)比听说类的体裁更重要(平均值为3.95)。在中国,即使是在跨国企业中,英语也仅作为外语使用,一般的职员在工作中口头上都使用中文,只有在邮件、公司的相关文件、内部杂志等涉及到书面内容时才用英文。因此,根据学生们的需求,体裁的读写能力比听说能力重要得多。在社会能力的需求方面,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应聘者在应聘工作时的表现,包括语言使用是否能恰当地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应聘者身份(平均值为4.40,标准差为0.81)等。其次是作为人力资源方面的人员,能否用英语表达公司理念的能力(平均值为4.28,标准差为0.87)。本研究试图通过话语能力的分析,理清大学生对英语的切实需求是什么,并通过分析系列ESP教材验证ESP教学是否符合学生们的需求,以此为大学英语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为大学英语改革的政策设定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