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民主革命时期反“左”实践及思想浅探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8年的民主革命时期太漫长了,有许多革命者难免有急躁冒进思想。但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一直是实事求是的。他遇“左”即反,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有着一贯的反“左”实践及思想。他的反“左”实践及思想具有坚定勇敢、客观冷静等基本特色。同时,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在引言部分阐述了邓小平反“左”实践的一贯性、当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动态及研究这些实践及思想的初衷与意义。正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左”的主要实践,包括:从史学角度叙述邓小平抵制立三冒险主义;制止肃反中的“左”倾迫害以及反对王明“左”倾错误中的各项政策;在太行山审查干部过程中反“左”的思想及实践;反对照搬“逼、供、信”的方式方法,反对把知识分子当“特务”;在新区土改中纠正“左”的思潮与错误,反对照搬老区土改中进行的某些急性做法,在土改中保护工商业等。第二章总结了邓小平民主革命时期反“左”的主要思想。主要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方法论等四个方面加以提炼。端正思想路线是反“左”的根本保证,其出路在于加强调查研究,其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同时,必须上下一心全党动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是反“左”的行动准则,邓小平主张团结地主和中间分子抗日,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民主集中制是反“左”的组织保证,批判关门主义,主张民主建政;关于反“左”的方法论,邓小平提出切忌简单粗暴,讲究斗争策略等思想观点。第三章论述了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左”实践的基本特色,主要包括坚定勇敢,在斗争中前进。论述邓小平面对“左”倾,从迁就退让到坚决抵制;不怕打击,坚持到底;不惧危险,敢于斗争的反“左”特色。客观冷静,反“左”不忘防右。论述邓小平胸怀全局,清醒反右,清除太行区革命者中麻木、胆怯心理;在大反攻前夕鼓舞反攻士气等。第四章论述了邓小平民主革命时期反“左”实践的历史意义。主要包括:支持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邓小平在以后警惕与反对“左”倾积累了历史经验。
其他文献
毕业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大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关键转折点,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走的一条
为使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方法更加准确合理,利用改装的应力控制式三轴仪和单向压缩固结仪分别测出三轴试验条件下和单向侧限条件下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并结合湿陷性黄土原位浸水
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理论为新时期的全面对外开放,奠定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
研讨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要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这一思想落实到实践,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活
指出了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气候的微小波动都会导致高原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与功能发生改变。研究测定了模拟增温条件下藏北半干旱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总硝化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能力,是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社会物质力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代表人物,继
中国农民随着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而立足于世界,但却在传统的封建制度的压制下,长久地陷入了“马铃薯”的命运;如何使农民走出历史的困境,就成了中国历代社会精英施政问学
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中心问题。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由此可以说,中国的
高校女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了解其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对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基于119份访谈资料
汽车工业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轿车产量大幅度提高,为汽车电机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今,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之一的直流电机也迎来了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