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关注已经从唯GDP转向对GHP(国民幸福总值)的重视。由于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生活状况、水平的不平衡,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以及观念上的差异。因此,如何认识并引导当前人们的幸福思想状况,是哲学课题研究的应有之义。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现状,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理论基点,深层解读异化劳动理论所蕴含的幸福思想和人文关怀,并以此反观当代中国幸福观现状中的不良倾向,进而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探求当代中国幸福观的构建及其实现。全文由四部分组成:引言主要介绍选题来源、意义和国内外学界对幸福观的研究状况。第一章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来源及其内容进行了考察和解读。指出异化劳动造成了资本主义病态的、不幸福社会,只有扬弃异化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第二章通过对历史上主要幸福观及其本质的考察,探究了马克思的幸福观,并指出马克思幸福观的时代价值。第三章考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劳动仍然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没有进入到马克思所说的“个性自由”的劳动。最后回答了当代中国构建以人为本幸福观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及其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