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的同感论及其历史效应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感是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胡塞尔从心理学家利普斯那里接受了这个术语,并用它来标识一种在他人感知中的特殊意向方式。在胡塞尔那晕对同感的探讨先后在自然主义和人格主义的意味下进行,最后形成了成熟的超越论同感理论体系。   在胡塞尔的晚期著作《笛卡尔式的沉思》中,同感活动,亦即一种陌生感知活动被赋予一个具有“结对”、“共现”、“同感”三个具体步骤的完整结构,在这里,同感被刻画为一种超越论能力,以及一种对陌生意识的假设行为。通过同感作用,陌生意识和诸超越论单子所构成的世界才真正在意向活动中被完整地构造出来。   胡塞尔的同感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哲学家对相关哲学问题的探讨,在舍勒、施泰因和舒茨那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对同感问题的思考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探索胡塞尔同感思想在当代人际理论和社会交往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   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和梳理提供一种对胡塞尔同感理论的维护,胡塞尔整个反思的目的在于阐明交互主体性理论,解决超越论现象学所面临的唯我论困境,而非解决经验领域的具体问题。在这种理解下可以说胡塞尔的同感理论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对于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探索,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的影响,因而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没有形成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
做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其中费尔巴哈哲学无疑是其思想进程中必然考察的影响因素之一,而针对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关系更是成为学界探讨的焦点,纵观近三十年来的研究,主
孔颜乐处是指儒家圣人境界,是指向儒家学者工夫的终极目标的重要概念,探寻孔颜乐处的工夫系统是指通向圣人境界的方法论探究。它们在宋明时被提出,但其意义贯穿在先秦、宋明以及
血红蛋白病是血红蛋白合成异常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综合症.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血红蛋白病基因携带者有一亿多人.本病分布广泛,以地中海沿岸,东南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主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不可言喻的地步,不仅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的生活、行为、观念,更多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