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提取黄精多糖工艺优化、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精系百合科植物,其根茎可入药,黄精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功效。目前黄精多糖的提取技术仍以传统提取技术为主,而超高压提取技术作为新兴提取技术,不仅能够保持天然产物中的活性物质的活性,还极大缩短了提取时间、节省溶剂用量、减少后续处理过程,在中医药提取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今超高压提取多糖的相关报道较少,为了更好地丰富和完善超高压提取多糖类的工艺基础,推进该技术工艺的工业化应用进程,论文以黄精总糖提取率及黄精多糖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操作工艺参数对黄精多糖及黄精总糖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同时,与煎煮法进行比较,以便验证超高压提取技术优势;研究了超高压提取黄精多糖物化性质和初步结构;研究了黄精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建立了苯酚-硫酸法测量糖含量的标准曲线,以黄精多糖提取率和黄精总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各操作因素对黄精多糖及黄精总糖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实验方法,以黄精总糖及多糖提取率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超高压提取黄精多糖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的预测值,得到的较优的实验条件为:原料及溶液的固液比1:17(g/mL),操作压力255 MPa,保压时间9.5 min,并通过超高压提取实验进行验证,得到黄精总糖提取率为74.14 wt.%,黄精多糖提取率为25.01 wt.%,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较小,说明超高压提取黄精多糖的模型可靠性。与传统煎煮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提取温度获得较高的提取率,提取液颜色较浅、色素含量较低,保存时间较长;尤为突出了超高压提取工艺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工艺优越性,为黄精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理论及工艺基础。利用Zeta电位分析仪、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气相色谱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超高压提取的黄精多糖物化性质、组成以及初步结构进行分析。超高压提取的黄精多糖为淡黄色固体,平均粒径约为6.151?m,其粘均分子量约为300000,属于中等多聚糖;紫外-可见光光谱表明多糖中含有较少或不含蛋白以及核酸;XRD表明黄精多糖属于非晶态聚合物;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表明黄精多糖具有多糖典型特征,含有吡喃环结构;核磁共振波谱表明黄精多糖结构上存在?、?两种类型的端基碳,存在鼠李糖、乙酰基、吡喃果糖以及醛糖的碳信号;气相色谱分析表明黄精多糖由鼠李糖、核糖、木糖、果糖、半乳糖以及葡萄糖聚合而成;。采用四种体外抗氧化性实验对超高压提取的黄精多糖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并与Vc和煎煮法提取的黄精多糖抗氧化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黄精多糖浓度与自由基的清除率成正比,对不同自由基去除率不同,其清除能力弱于纯抗氧化剂Vc,但略高于煎煮法提取的黄精多糖,表明超高压没有破坏黄精多糖的生物活性,也可以推断出超高压提取的黄精多糖所含杂质相对较少,为黄精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在CT泪道造影下测量并观察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解剖结构,探讨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中医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查阅相关中医文献认识该疾病,并收集行CT泪道造
形成性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在大学英语小班辅导课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课堂观察、教师与学生对话、测试和作业等等。形成性评价方法多样、
本论文收录了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骨性I类安氏III类开、骨性II类安氏I类平面偏斜以及安氏I类拥挤伴前突的错畸形的矫治。在正畸临床中,正畸医师最经常考虑的是矢状向的错
品牌是一种名称、符号和设计的综合体系,其目的在于辨识某个卖方的产品和服务。电视节目的竞争,与产品或企业的竞争一样,也已经进入了以品牌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阶段。因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