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乐死合法化的法伦理思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命的质量和存在的意义越来越重视,当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时,人们宁愿选择安详的逝去——“安乐死”,也不愿选择在药物的帮助下,苟延残喘,遭受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安乐死作为一种人工调控的死亡方式,涉及伦理学、法学、医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诸多复杂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备受国外、国内学者的持续争论。值得庆幸的是,在对安乐死不断争论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和观念的改变,安乐死逐步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部分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将之合法化。那么安乐死在中国究竟应不应该合法化呢?基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以及人们在传统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法学家、伦理学家、哲学家、医学家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安乐死在中国是否应该合法化存在较大的分歧。   笔者认为:中国安乐死是否合法化应结合中国的现状,同时借鉴国外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先进经验,在特定的时空下来综合考虑,而不应当仅凭借一方面的情况做出定论。本论文笔者以法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为视角,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同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从而提出了中国实施安乐死的必要性及实施安乐死在立法上的一些有效建议和在伦理价值上的保障。
其他文献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它的诞生以德国双元制为重要标志。现代学徒制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它包含了职业教育最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机器人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应用与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并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和经济实力。纵观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机器人无论在结
本文系统地研究马尔库塞追随海德格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在这个时期,马尔库塞试图综合海德格尔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这种综合有其自身的理论导向,马尔库塞早年就是一位坚定的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