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是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客观现象,各个国家地区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逐渐地减小经济之间的差距。当前我国经济在国际排名中跃升到第二位,但是在发展中人均占有量就非常低,这与我国的人口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中在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务之急是保证区域经济之间的平衡化发展。江西省无论从历史意义和在当前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分析江西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分别以江西省80个县(县市)选取8个研究指标,和11个地级市综合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对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差异性、集聚性、相关性进行探究,揭示出全省各个县增长发展现状,对其形成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能够实现国家的目标和制定经济长久的目标中,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研究的工作内容及创新点具体如下: 一、定性定量的传统方法对各个县的人均GDP进行分析,首先以江西省人均GDP与全国人均 GDP进行对比,采用传统的加权变异系数和集中化指数,对县域经济进行分析,对比两个指数得出江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1995—2007年这时期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极度的不平衡地域之间的差距非常大,2007年开始差异逐渐减小趋向平衡增长。虽然江西省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快速,跟全国的对比来时差距是增大的,还是处于落后状态。 二、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全省各个县的经济和市级分别采取综合指标进行探究和综合评价。论文使用ArcGIS软件、SPSS软件、Geoda软件进行研究,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来对各个县域经济进行研究分析。对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指数结果都呈现出了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相关性,说明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并不是随机分布,揭示出了一些相似的值之间存在着集聚性。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选取了1996年、2004年、2012年三个时间断面来进行局部分析,根据Moran散点图和 LISA集聚图结果显示,江西省90%县域都集中在第一或第三象限内,表示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了全省的经济特性集聚性较强,空间异质性较弱。对于市级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标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南昌、九江、新余等地区综合得分相对较高,相对其他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赣州、吉安地区的经济落后于赣北地区,这样说明了江西省县域之间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北强南弱的现象非常明显。 三、采用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对江西省各个县域未来两年的人均GDP进行预测。综合分析了当前的经济现状,对灰色模型和组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比,最后选取精度较高的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对经济的增长进行预测。对于预测的未来两年的人均GDP采用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为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趋向均衡化发展,差距逐渐缩小。这种变化符合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赣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落地实施后,赣南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变化,在南昌为省会城市的有利中心中,自主地变成了一个经济的纽带,带动了周边的县域的增长,政府计划实施的“昌九一体化”的构想,九江一带的县域得到了快速增长。 四、对于全省县的经济差异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在自然决定的先决条件、区位之间的差别、区域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存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一些瓶颈,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更有利于经济的平衡化发展,为江西省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本论文在传统区域经济分析理论及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县域经济的布局和变化进行探究,并在分析当前的形式下,提出采用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两年县域经济的预测,对于预测结果进一步验证空间分布状况,对于形成的差异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为今后经济平衡化发展对策和思路,给江西省政府规划长久战略和措施时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