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drop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也经历了野蛮生长。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使得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克服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盲区,同时又与传统金融展开激烈的竞争。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互联网货币基金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分流了银行的存款,削弱了银行贷款的定价能力,并且侵占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技术示范效应使得银行风控水平和经营效率得到提升。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其风险承担水平会有怎样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是否会有异质性影响?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否也会有异质性影响?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相关文献,基于金融中介理论、长尾理论和金融功能理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在实证部分,本文将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值法相结合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并利用9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首先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全样本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其次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U”型趋势,在前期,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示范效应使银行风控水平和经营效率提高,弥补了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壮大,风控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高有限,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有异质性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最敏感,国有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最不敏感。(3)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有异质性影响,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U”型趋势,而互联网信贷、互联网保险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有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由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绍兴市柯桥区科学技术局、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长发商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8柯桥时尚年会”近日在绍兴柯桥举行。活动以“创意设计 时尚赋能”为主题,以主题大会、第五届全国十佳和优秀纺织面料设计师沙龙、Design Box 时尚女装设计年会、2020春夏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提案会等丰富内容,精彩呈现了柯桥时尚创意产业的辉煌发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
近年来恐怖袭击和其它爆炸事件屡有发生,由爆炸导致的结构倒塌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炸药爆炸冲击荷载强度大,具有瞬时性和局部性。结构构件或梁柱连接的局部破坏可导致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巨大而迫切,农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所取得的丰富经